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令家长和老师感到担忧。在全社会都在关心学生课业减负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还要为学生的心理减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002年,我们对10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状况的抽样调查。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良好,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占主导地位,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15.6%的学生自卑、怯懦,缺乏自信和主见;13.8%的学生在升学、就业、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情绪波动多变、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忧郁、烦闷、与长辈有矛盾等。  相似文献   
2.
从规模扩张到结构优化: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结构调整在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的教育结构在类别、专业、布局和英才教育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教育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建议提高职业型、应用型、非正规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结构比例,注重不同层级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衔接性,将英才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加强对教育结构调整的预测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中国教育体制与制度改革该在何处着力?在“2020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论坛”上,多位资深专家和学者围绕教育发展环境、教育发展战略与目标、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教育改革利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若干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5.
陶冶法是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陶冶法的运用应该注意选择和设计陶治学生的环境,加强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习方式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生存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要特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首先明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真正内涵以及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改变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学习场景,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增加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为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调整教育结构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也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要素流动提供了宏观框架.目前,我国教育结构在教育层次、教育类别、专业设置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与我国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还不够协调.因此,应根据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建立人力资源供需联动机制,构建结构合理和融通衔接的现代教育体系,使人才培养结构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的载体是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作为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把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作用。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杨家福 《湖南教育》2003,(12):34-34
《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是在对我国小学低中年级原有思想品德课程、社会课程和活动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一门新的综合性课程。其基本界说是:《思品与生活》和《思品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学生成长为富有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和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和形成动用知识信息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其价值趋向是使课程由…  相似文献   
10.
杨家福 《湖南教育》2002,(12):43-43
实施网上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第一,高度重视学校网络的建设。1.在网络结构方面,每个高校、中学、小学都可建立自己的内部网和公共网。内部网是学校只为自己服务而在内部建立的私有万维网。公共网无论本校还是他校学生都可以入网登录。建立公共网,可以促进校内外的交流,可以分享各校的思想信息和资源。2.在网络内容方面,可以设置以下几个栏目:(1)热点追踪。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消息,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并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在网上作讲座;(2)校园短波。主要刊登学校的学报、校报,以及各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