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这个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也是包括文化、教育等各个“社会领域”今后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发展私营经济问题,邓小平生前未作出直接的字面上的回答,但作为科学体系的邓小平理论对此则作出了充分的肯定,私营经济虽是有剥削关系的经济成份,但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发展私营经济与实践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具有相容性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私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有向股份份制发展的必然取向,私股份制化有利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及诸多社会问题。至于我国社会是否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问题,应当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先富后富论”来评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以此来做出全局和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理念与模式,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因此,只有从市场经济视角,即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思考素质教育的“推而难行”,才能找到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素质和以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亦即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模式问题,其系统化和理论化则成为大学的素质教育观。在诸多的关于大学素质教育理念和模式中,可因对素质含义理解的差别从而归结为关键型素质教育观和综合型素质教育观两大类型,前者是以刘道玉的创造教育论为代表,后者则以赵作斌的成功素质教育论为典型。本文对这两种大学素质教育观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特点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探索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探讨,对其社会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9.
加强大学生的科研训练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成功素质教育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其最佳方式之一就是组织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且有效的科研训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