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问题自从在2007年全国高考试卷文综一卷、二卷,湖南高考文综卷上露面以来,因命题的思路好,受到广大地理教师及相关名家的高度评价,一直很受欢迎,现在仍是模拟卷上的“常客”,对2009年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仍有导向作用,也就是说2009高考试题地理难题仍有可能出现该类试题的引伸与变种。  相似文献   
2.
情境材料: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最近在争创省级文明县城。泗县规划局将县城的一环路改成单行道,在一环路的路边划分出机动车的停车位;给城区内的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中间安装了交通防护栏,并分出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这本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却引起了不少商贩反对,意见是"机动车位和交通防护栏妨碍了做生意"。请用所学的城市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解释该现象  相似文献   
3.
杨崇广  王珍 《教学考试》2023,(54):46-53
<正>一、开放题的含义什么是开放题?先请看一个事例,在几十年前日本情报人员对大庆油田位置的研判、产量的估算,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开放题,其过程展示如下:问题一:大庆油田在什么地方?问题二:大庆油田有多大的规模?问题三:中国炼油能力如何?从上图可以看出,日本情报人员对大庆油田的信息获取,即问题情境,是开放的,他们不择手段,从一切可能的渠道获取直接、间接的资料;分析、推理路径是开放的,其推理过程是在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问题分析的路径是多维的,对中国大庆油田结论也是多元的,即对日本人来说,得到关于大庆油田的结论越多越好,因而,纵观日本情报人员对大庆油田的“研究”,是一个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路径开放、结论开放的问题研究,属于是一个典型的开放题。  相似文献   
4.
桥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形式、分布、发展、变化,无不打上地理环境的烙印.桥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元阳哈尼梯田:天人合一的农业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崇广 《地理教育》2011,(11):23-2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在1993年的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观了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风水术又称堪輿术,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择吉避凶的术数。“堪輿”即为相地、看风水的意思。古人认为,宇宙和人体均由“气”所生,自然变化、人的祸福均与气有极大关系,所谓“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因此,古人一定要找一个生气旺盛之地居住和埋葬。“风水”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作的《葬经》,书中记有:“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风水自古就是相地之法的两大要素。风水术后来与阴阳五行学说、易学理论、谶纬之学相融合,形成一整套的“风水学”理论,让人真伪难辨,泥沙俱下。但是,它能相继传承两千余年不灭,必然有其合理的成分,其中,选择墓藏之地,迷信成分居多,而选择建筑居住用地时,则包含了一些合理的、朴素的地理学道理。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构建课程标准:以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活动建议: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四版本教材编写思路的共性: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均选取德国鲁尔区为例讲述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土壤”为主题,组建实施大单元教学。在明确单元主题内涵、知识框架与教学目标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土壤”问题,围绕课时教学目标、活动及评价、作业进行设计,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渗透到大单元教学中,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升其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植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将植被与土壤相结合,并以独立的章节呈现,强化了植被在高中地理内容中的地位,从此,高考中有关植被的考题有了明显的变化。在此之前,单独考查植被的试题极少,植被的考查多是在地理环境整体性中,考查植被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与气候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几乎每届学生都要询问两个问题,常常让地理教师不知如何回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地理学科理论自身的缺陷,但是,地理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完善这些理论的不足,使之更加完备。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学生常会询问:"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怎样移动,移到哪儿去了?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又该怎样移动呢?"这让很多地理教师措手不及,原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