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杨新清 《生物学教学》2001,26(10):20-21
为了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找到适合初中生的实验课形式 ,我根据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 ,从他们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运用多种媒体 ,采用边讲边实验方式完成初中 ,特别是初一的生物学实验课。比如在观察蚯蚓的实验课前 ,我用PowerPoint做好课件 ,并安排在多媒体教室里上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 引入新课教师将蚯蚓和蛔虫放在实物投影仪下 ,问 :同学们课前采集的蚯蚓与我们上节课学的蛔虫是不是同一门动物 ?(课件 )对比观察 :蚯蚓的身体组成与蛔虫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蛔虫的体表被有角质层 ,光滑不分节 ,…  相似文献   
3.
1 教材分析1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的联系 “昆虫的多样性”是初中《生物》第一册 (下 )第六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蝗虫和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向学生介绍蜜蜂、蜻蜓等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关系的有关知识。本节学习 ,又为后面学习鸟类的多样性及哺乳动物的多样性打下基础。因此 ,指导学生学习好这一节 ,对提高兴趣 ,增强信心 ,学好后面的生物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1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 :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 ,与人合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