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信息传播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历史,“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生内在的财富,“终身教育”正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语阅读教学进入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南宋以降,朱熹学说一直被尊为理学的正统。朱熹所撰《四书集注》,吸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综合条贯,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阐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宋、元、明、清四代,研治《四书集注》的著述层出不穷。但是当今的有关论著,言宋、明、清阐发朱子之学者颇为详尽,而于元代往往一笔带过或语焉不详。本文拟论列元代"四书"类典籍,以考察其理学传承状况的一个侧面。元朝开国之初,在姚枢、赵复等汉人儒士的影响下,在燕京建周子祠(周敦颐祠),又建太极书院,依程朱传注讲授理学,使"北方知有程朱之学"(《元史·赵复传》);元朝灭南宋  相似文献   
3.
提起沉甸甸的笔,不觉中一滴泪滑过面颊,只由于想起了奶奶……去年的二月份,奶奶去世了。从小我们和奶奶住在一起,那时候我总是拖着奶奶在家门口的花园里玩耍,而奶奶也总是不顾家人的劝阻和我一起疯。就这样,我的童年生活里除了忙碌的父母便是疼我的奶奶了。进入小学后,奶奶便鼓  相似文献   
4.
涉猎明代典籍,颇有难解之惑,其中尤为人物室名别号困扰,三思而难明其人。赖有《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田继宗编)、《室名别号索引》及其增订本(陈乃乾等编)、《古今人物别名索引》(陈德芸编)一类工具书,澄清疑问殆什有九,尚余什一,笔者遗留意寻检,或有所获。又有字号已见明代典籍而诸工具书未著录者,随手摭拾,竟亦可观。今不避率尔操觚之嫌,附志于下。  相似文献   
5.
我受领导班子的委托,就开馆庆典系列活动工作做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图书馆座落于翠湖西畔,老馆舍建于1975年,建筑面积仅8,370平方米,且设备简陋、功能单一、手段落后、藏书条件和阅读环境较差,已不适应云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杨昶 《江西教育》2006,(6):46-46
下课了,校园沐浴在夕阳中,温馨而又宁静。我来到办公室,享受着这难得的安宁,可匆匆而至的脚步声,打乱了我的如意算盘。  相似文献   
8.
杨昶 《现代语文》2006,(7):127-127
新课标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样的要求带来了中考作文命题方向的转变:作文形式出现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选材空间更宽,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也更关注生活,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范围也更广。近年来,话题作文正逐渐取代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中考作文中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更灵活,开放性强,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作文中展现个性。也使学生在作文时减少了审题偏差,避免了作文中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尴尬局面。但中考作文拒绝平庸,我们在写作时切忌千人一面,平铺直叙,作文应是自己独特情感的体现,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在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新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观念具有两重性。本文剖析了他的神秘观,审视了他对宗教和传统方术的态度,指出严复想利用宗教的正面功能来改造中国,其宗教观不可轻易否定;而严复晚年溺恋世俗迷信,不仅是他在精神上“发育并不充分”的先天痼疾造成的,也是多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作用,反复昭示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驱动了人们观念的迁演。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明代涌现出一些思想家和有识之士,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越迈前贤先哲。同时,人们迫于自然环境的压力而探寻一些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新途径;在人口骤增,土地开发相对受到制约的窘境中,摸索总结新的生产模式,创造了生态农业的成功范例。明初思想家谢应芳(字子兰,号龟巢),毕生致力于破除迷信和陋俗。他曾针对当时盛行的巫觋煽惑愚俗,伐树毁林的恶劣行径,提出“严加禁的”的主张,并上书督府长官,请发布格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