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韩邦梅  杨桔 《科教文汇》2021,(13):160-16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时迎来了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构建"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模式以提升学科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研究了新时代我国小学家校共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互联网+"家校共育方式来有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商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外贸英语函电写作能力是外贸人员基本专业技能之一。开发信是开发新客户的重要工具,本文以开发信为例,探讨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平台上,如何优化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满足新时期外贸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芒宽乡傈僳族的民歌以多声部民歌为主.1913年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傈僳族教民演唱无伴奏合唱的歌唱传统在经过一百年左右的历史沉淀后,已经成为了芒宽傈僳族社群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伴奏合唱和多声部民歌这两种歌唱传统相互交融,一起构成了芒宽地区独具特色的傈僳族歌唱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在综述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两位作者的双语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了合作研究型教学方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安徽省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打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从总体上看,目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拥有一批优势技术和产业基地;从区域分布看,各市产业分布不均匀,各自特色鲜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同时,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模偏小,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支撑作用不强、创业引导投资不足等问题。因此,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合的金融机制、财税机制、人才机制,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在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按照"领军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6.
周丰镭  杨桔 《科技风》2023,(15):112-114
在数字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传统式教学模式缺少活力和新意,不利于培养工科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不利于实现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理论知识逻辑性强、实践要求高等特点,对传统式的课程教学进行了创新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三阶”“七过程”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线上线下多元混合式教学。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教学改革活动,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听课率和考试成绩均有明显的提升,实践证明“三阶段七过程”教学模式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模式逐渐从由土地、劳动力主导型的传统模式向科技、信息主导型的现代模式转变。在实践中,区域性的科技投入,包括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关注、农业相关专利和商标授权数量等,都会影响到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在评价各个层级农业竞争力时,纳入现代化科技相关指标意义重大。将适量增加若干科技相关指标,通过计量方法检验它们在区域农业竞争力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六安市为例,由分析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在六安市提升农业竞争力中的作用入手,探讨科技因素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个主题,打造"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发展制高点。通过遴选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Weaver-Thomas评价模型相结合,探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与选择研究的新方法,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对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分析表明模型结果与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现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