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田仲济文集》(四卷本)是田仲济先生毕生留下的杂文、散文、随笔等创作和文学研究的主要文字。整理和编辑这一文集既是田仲济先生生前未了的心愿,又是理解他的子女、亲属们久存的愿望,当然,更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田仲济先生的同辈、后学及弟子们的学术期待。田仲济先生涉足文坛较  相似文献   
2.
《世道》以史诗性的笔触描摹了中国农村50年的沧桑风云和历史的巨变,小说无论农村生活的内容,还是叙事的真实和典型人物的塑造,都给我们厚重的历史思索。它似乎有意与当下创作走向“偏离”,给我们文学以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论文针对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学与研究中,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在高等教育新的变革过程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同时,文章指出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学必须回到历史情境直面文本,加强文学作品阅读与阐释基本能力的训练,及全社会人文学科教育要重视文学作品阅读培养的特殊性;并从现当代文学“人的文学”核心命题与高等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关联中,探寻现代教育如何培养具有人文关怀、人文精神高素质优秀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2008年著名杂文家柏杨病逝于台湾,享年89岁。他自1949年离开大陆,50多年来游走他乡,现骨灰已经运回河南安葬,魂归故里。同年,25卷本的《柏杨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上,“当代文学”作为一个“文学史”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被相关研究者使用过.①以1949年共和国的建立为时间起点来看,“当代文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1956年由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师生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而它产生的源流最早要追溯到王瑶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运动》一文.时至今日,我们所通识的“当代文学”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在时间上特指1949年建国后迄今的所有文学,在空间上涵盖了大陆文学、港澳台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等几个特定区域的文学.  相似文献   
6.
7.
《世道》以史诗性的笔触描摹了中国农村50年的沧桑风云和历史的巨 变,小说无论农村生活的内容,还是叙事的真实和典型人物的塑造,都给我们厚重 的历史思索。它似乎有意与当下创作走向“偏离”,给我们文学以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在王纲解体的新旧时代,中国近代崛起了一大批新型文化思想的知识分子。章太炎的真与俗的双向流程,王国维的真与美的理想人生,苏曼殊的新旧徘徊的“断鸿零雁”,这三位学人以其自觉与不自觉的精神追求,殊途同归地烘托了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生长的独特风景线。他们沧桑踌躇又朦胧觉醒,大都以双重(甚至多重人格,矛盾心态,展示了新的思想文化生成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真切地传达着近代文化思想先驱者们心灵感应大时代的脉搏跳动与其艰难的文化抉择和重建。  相似文献   
9.
杨洪承 《东吴学术》2023,(5):5-13+2+161
现代中国小说的缘起与中外文化的互通和碰撞分不开,佛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虽早于现代小说的发生,但多元文化下两者的接受方式极其相似。其后的现代中国小说,以极大的胸怀体现了各种思想文化交汇和调和的兼容并包,并由此孕育生长了现代中国小说新的观念、新的审美。“五四”新文学第一代小说家王统照,其佛学意识非有宗教信仰,而是人生和创作中自觉不自觉触及到佛学文化。这多少影响了他的小说观和小说叙事的创作个性。梳理王统照写小说的经过和创作的取材,均有吸纳佛学文化的自然留痕,这提供了作家创作和现代中国小说的另一种样貌;王统照小说观念、叙事素材、人物面貌,及其小说结构,不是受佛学文化资源影响的有意识的思想,而是佛之念、禅之境的诗性叙事美学和现代小说叙事风格的一种积极实践;寻踪王统照小说中有关佛学资源的消融,本质上发现的是现代小说的演变承载了文化接受的自觉,尤其小说叙事潜在渗入佛学而营造了“现代性”精神隐喻的独有情景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整合的政治化和学社群的理念支配下,20世纪20年代新学社团流派的生成,应该是一种复杂的化场效应。比如,学研究会:社与会组织形态的政治理念;创造社与派的人心态的政治态度;新月社:自由与独立兼容并包的政治立场。重新清理和缕析他们在政治化心理影响下聚散组合的化内涵、政治化的学群体意识、独特视域里的生命群体形态,指在还原一种“场的互动结构”里,他们作为学社群个案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