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文入门谈     
如何使学生作文入门?我认为抓好课外阅读,是重要的一环。课外阅读,实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方面。抓好课外阅谈,不仅使学生不断地接受多种新信息,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还能促成学生能力的增长。学生在知识领域扩大的过程中,经过教师指导,提高了鉴赏、观察、想象诸能力。那么,作文就能从仿写开始入门。作文好的学生,无一不是课外读物的喜爱者。但爱看课外读物的学生,却未必作文好。于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新课题便摆在语文教师的面前——如何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作文入  相似文献   
2.
开拓思路谈     
作文教学,要帮助学生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如何写。叶老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我们的学生天天在生活之中,社会又以不同的渠道,时刻传送给他们大量信息,我们教师又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始重视学生观察力的训练。学生的生活“积蓄”逐步在增加。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叶圣陶先生已经十分精辟地阐明了阅读与作文.作文与生活的关系。那末,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或者说其媒介,又在哪儿?我们认为:读书主要是学习别人对生活的认识:写作却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因此,对生活的认识,便是其结合点;认识能力的培养,便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能力很不够……”  相似文献   
4.
谈听课 别当听课习以为常,训练场上会有黑马奔出;别说家门口水塘早知深浅,办公室里也会异军突起. 去听别人的课,别人来听你的课,来来往往,年复一年,旨在教研花开果结,教师桑蚕化蝶. 听课,捧着昨天的梦想,去寻找明天的太阳.一节节课,让你一步步抵达想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当我踏上教育岗位的时候,内心是多么喜悦!我想:几十个天真的孩子,瞪着黑溜溜的大眼睛,安静的坐在课堂里听我讲课,从我这里不断的获得新知识,一天天的成长起来。他们尊敬我,亲热地喊我“老师”,和我在一起玩耍,在一起生活,有些同学还会主动的协助我工作。这是多么美好可爱的生活啊!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上第一节课。走进教室,不知怎的,大概是因为同学们见我年纪轻,看不起我,片刻之后,便吵闹了,有的竟偷偷地跑出教室,东追西逐。“不要讲话,不准出去!”我生气的用威逼的眼光厉声叫着,可是无人听话。有些同学瞪着大眼看着我,嘴里不停的叽咕着,好象是说:“你多没用,还要做老师呢!”下了课,我拖着软瘫似的身体回到办公室,呜呜地  相似文献   
6.
我不仰望理论,只想看见方法. 谈阅读 一 日子叠着日子,我喜欢独处的时间.独处让脑中芜杂散去,落座桌前能静心阅读. 阅读,用心灵去理解另一个心灵,字里行间寻觅知音;阅读,用思维去碰撞另外一种思维,文字蹁跹中长出智慧.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备课一花园里,哪种花什么时间盛开,哪棵树有多少果实期待,园丁都明白。备课时,不同文体的课文各有什么特色、规律,哪一课的什么语文要素鲜明、突出,语文教师应该最了解。教师备课,总会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从课文中拎出合适的字词、语句与章节,当作学习任务的载体,作为最精当的教学例子。教师如若缺失文体意识,不明白文体特色,那他解读教材、书写教案自然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8.
作文TV产生的背景 现代科学方法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主要是在思想观念和方法层面的,而现代技术手段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则首先从物质技术层面,对教学手段和  相似文献   
9.
<正>文体意识一蜡梅独爱与冰雪同行,桃花遇见春风方露出笑靥。每朵花在芬芳的路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绽放。语文教材也似文学百花园,花树形象不同,花朵姿态各异。小说与故事不同,童话与寓言有别,散文与散文诗也不一样。解析教材,备课、上课,若缺失文体意识,不明文体特色,如同航船无舵,在水面兜兜转转,没有方向。  相似文献   
10.
谈作业 一 不要只把作业当一道教学流程,练习也不是学生要走的一次过场.每节课的作业,如同一次核酸检测,目标达成是阴性,存在差距是阳性. 作业过重,迫使学生打盹,学生闭口不和练习交谈;练习轻飘,放纵学生走神,学生敷衍几句扭头便跑. 教师应把作业当作自己的肩膀,帮学生攀缘而上,看见更高远的天空;学生该把练习当成双足,在岁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