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乐山不仅以山水名,而且以人文名,汉光武赞为“士大夫之郡”。犍为有杨雄故宅,彭山留李密遗冢;三苏祠堂荷田田,沫若旧居柳依依。流寓之士,岑参号嘉州,李白恋 峨眉,陆游咏大佛,山谷题叮咚。真是代有才人,史不绝书。 据有关资料统计,下列几组数字很能说明乐山古代人才荟萃的盛况。  相似文献   
2.
乐山市史学会成立于1988年6月,由高、中等学校、文博、地方志等单位的部分史学工作者组威,以研究地方史为重点。本期刊登的几篇稿件,由史学会组织,目的是探讨史学如何为当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此项工作尚属草创,敬希各界指教。  相似文献   
3.
“易与天地准”,是《周易·系辞上》中的一句话.准,是相符、相合.孔疏以“准拟”释之.全句的意思是说《易》的思想同天地运行的法则是一致的,即《易》体现了宇宙规律,是一种宇宙哲学.这句话,从战国以来,一直被学者们作为研究易学的总纲,被引入迷宫,上了大当.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钥匙,打开这座神秘的殿堂.《周易》是由卦(六十四卦)、经(卦辞和爻辞)、传(又称《十翼》,或曰《易大传》)三部分组成.历来的研究者都把三部分看成统一的整体.其实,从三部分的区别中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4.
乐山大佛,远近闻名,已成为乐山的标志.在许多广告、商标、图徽中,大佛就标志着乐山.大佛不仅是世界第一(高度),而且只此一家(高度,姿态,山佛一体等).因此,大佛成了旅游胜地,每年有两百万人次以上的瞻仰者,又给乐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被喻为乐山的“财神”、“万家生佛”.乐山市史学会和乐山大佛乌尤文管局联合召开的“大佛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十二月二日在大佛寺举行.有三十五人出席会议,交送论文十八篇,会上有十七人发言.史学会会长王聿修致开幕词,市政协副主席、市社科联主席张浩,四川省历史学会秘书长贾大泉,以及市文化局、市方志办、市社科联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会议指导.讨论会进行得热烈紧凑.现将主要观点和建议陈述于次.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前的甲申年——1944年,郭老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再上溯三百年前的甲申年——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打入北京.这两件事都是值得纪念的.李自成打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完成了农民战争的历史使命——改朝换代.也就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李自成的事业是成功的,他个人及其大顺朝的悲剧,就微不足道了.何况,作为一个农民革命领袖与抗清英雄的结局,较之一位老死床褥的开国君主,历史光圈自然要辉煌得多.清兵入关,历史也并未堕入黑暗.且不说标志着经济文化有所发展的康乾盛世,以及在学术上做出贡献的乾嘉学派,单是形成了巩固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是历代所不及的.历史前进的步伐并未中断.至于清后期的落后挨打,原因很复杂,不能归罪于清兵入关.所以.明末农民战争的结果是胜利,是成功.至于改朝换代以后,是建立大顺朝或大清朝,由姓李的当皇帝或者换做爱新觉罗氏,那已不是实质问题了.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许多封建知识分子开始惊醒,发出了改革的呼声,形成了所谓地主阶级改革派.他们一方面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要求改革;一方面主张“师夷  相似文献   
7.
八卦起源新说──《周易》本义之一杨炳昆近几年,海内外掀起了"易学"热,这是前一段时间"文化热"的继续和深入,也反映了人们对预测学的偏爱。但是,执着于从预测学的角度研究《易经》,常常使人感到玄乎神秘;另一种倾向则是否认《周易》起源于卜筮,竭力将之神圣化...  相似文献   
8.
一、四川上古史的帏幕正在揭开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的古蜀国首领.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对四川上古史已感到一片茫然.比李白早四百年的晋代(?),写了部《华阳国志》.这是包括汉中、南中(今云、贵之地)以及巴蜀的地方史.但是,常璩在《序志》中也慨叹:巴、蜀开国的历史,“久远隐没,实多疏略.”在常璩之前,西汉有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有尹贡.三国晋初有来敏、常宽、谯周、陈寿等人都写过四川地方的历史.但对古代巴、蜀的历史也是传闻异辞、被常璩  相似文献   
9.
兼容并包──中华文化之传统杨炳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八个字是对它的描绘,还不足以表述其特征。中华文化的特色可以概括出若干条。但笔者以为,最核心的莫过兼容并包,或者说兼收并蓄。从发展上看,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不断扩展的。且不说北方南方,长江黄河...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海内外掀起了“易学”热,这是前一段时间“文化热”的继续和深入.也反映了人们对预测学的偏爱.但是,执着于从预测学的角度研究《易经》,常常使人感到玄乎神秘;另一种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