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现勇 《现代教育科学》2005,47(1):13-16,19
知识和教育有着内在的关联关系,知识为教育提供了内容,教育传承并推动着知识的发展,人们的知识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以历史的眼光看,随着人们知识价值观的变化,人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进头脑”,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增强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的实效性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消极心态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普遍存在着消极心态,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成为阻碍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功能实现的瓶颈。因此,研究分析大学生产生这种消极心态的原因,从教育理念、体制、方法和价值实现等方面探讨消解的对策,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学校德育面临危机.德育危机表征上是学校德育在实践中遇到了运行性障碍而深陷困难境遇,实质上却是学校德育遵循的传统范式不适应社会的转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根源在于传统的学校德育范式与转型社会发生冲突.德育危机的克服难以通过在传统学校德育范式内进行修补式改革来完成,需要基于转型社会的德育范式重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象,但其着眼点却是受教育者的个体思想,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发生合目的性转变。个体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个体思想的二维向度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标,个体思想的性质与水平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内在依据,个体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性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选择。准确解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个体思想状况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一般本质.人的实践性存在,决定了人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德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进行的.迄今为止,人作为“关系性存在”,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整体性关系存在、个体性关系存在和共生性关系存在三种不同的具体形态,与此相适应,以“成人”为使命的德育在范式上也发生了从整体主体性德育到个体主体性德育,再到主体间性德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规范化德育向主体性德育的转型,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关系成为德育实践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作为人类主体所具有的类特性的个体表现形式在本质是相同的,但二者在主体性德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水平又是不平衡的。双主体性在德育实践中的交互作用是复杂的,只有实现双主体性的正向一致的协同,才会达到主体性德育的最佳效果,因而探讨双主体性协同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大学生世界观的二元倾向性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状况的认识,我们常常根据其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一般性地定位为处在世界观的形成或巩固时期.大学生的世界观状况到底怎样呢?应当肯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世界观的主要趋向是唯物的、科学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许多大学生还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其世界观中存在着唯心主义有神论的成份,特别是还存在一些迷信思想,表现出明显的二元倾向性.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日益显著,但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它自身的创新、发展、完善、运用都需要人文教育的强化;高科技时代人性的提升、社会的健康发展及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人文科学的教育和繁荣,尤其是作为人文核心的哲学的教育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知识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 ,知识为教育提供了内容 ,教育传承并推动着知识的发展 ,人们的知识价值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以历史的眼光看 ,随着人们的知识价值观的时代变化 ,人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