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将来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拥有可靠的立身之本。因此,许多家长都重视对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视为孩子全面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当然是对的。  相似文献   
2.
苏苏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再过一年就要小学毕业了。看着孩子渐渐长大,苏苏的父母却高兴不起来。原来,苏苏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还可以,但是到三、四年级时,成绩就一直不好。到了五年级以后,苏苏对学习好坏就完全持无所谓的态度了,父母、老师责备也好,好言  相似文献   
3.
游览名胜古迹、古寺庙宇和风景园林,阅读古籍或旅游文稿,常常触及庙、寺、殿、堂、楼、阁、亭、榭等建筑物及对它的介绍与描写。它们是何样建筑,其用途是什么? 庙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居舍统称庙,故《尔雅·释名》记载:“庙,貌也,先祖形貌在先。”古人设庙还有规定,凡有功于国的人,死后方可入庙,享受人们的祭祀礼拜。我国各地庙都是祭祀有功于国的历史人物,如关帝庙、岳庙、孔庙等。 寺确切地说,寺是外来宗教的宣讲所,供奉的是佛。寺里的佛,是超然世外的。而庙中的神,则是人的偶像化。人们在寺里祈求,是精神的追求,而庙…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父母偷看过。有些父母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监护人,看看你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可以说,父母们包括老师们大都希望孩子是“水晶人”,能让人看得明明白白,不存在丝毫秘密。早已具有权利意识的当代青少年,自然无法容忍父母对自己隐私的侵犯,他们用各种方式表示强烈的抗议。有位女中学生在日记中悲哀地写道:我知道爸爸妈妈很爱我,可他们爱得我想去死,因为我一点点自由都没有了!矛盾如此尖锐,于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出现了:是否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秘  相似文献   
5.
8岁的玲玲有一段时间显得有点反常,食欲明显比以前下降了,有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者流眼泪,对妈妈的态度也不像从前那么亲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经验的家长向玲玲的妈妈说,这个孩子很可能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心理上有了创伤。玲玲妈妈有点不以为然,觉得玲玲只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心理还很不成熟,不会有什么心理或精神创伤的,而且她自己也询问过玲玲,玲玲矢口否认。然而,在现实生活里,不要仅仅因为孩子说过“我没有”,妈妈就相信她真的什么事都没有。八九岁的孩子已经懂得掩饰自己的情感,他们想自己去解决问题,以免妈妈为之操心。他们也想否认…  相似文献   
6.
如果妈妈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就会造成孩子的“恋母心理”。一般来说,过于恋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妈妈的“感情私有”造成的——这些妈妈希望孩子只爱她一个人。妈妈的这种私心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人的性格大多是在一生最初几年内形成的。婴儿时期,妈妈对孩子的搂抱、缠绵的歌声、轻柔的爱抚,这种种良性的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都是极为有利的。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对孩子的爱抚如果依旧如故,这样会人为造成孩子的婴儿化心理时期延长,干预了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孩子的“恋母心理…  相似文献   
7.
杨琪东 《山东教育》2005,(15):64-64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叹:“这一代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关心人。”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可孩子给父母的爱却很少。然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就在于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孩子不明智的爱!  相似文献   
8.
如今,在我们大多数的家庭中,对孩子可以说是呵护备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然而在这种过分的爱护之下,孩子的生存能力严重弱化,根本经不起生活的任何风吹雨打,优越的条件在造福孩子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专家指出,这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  相似文献   
9.
林林是一个好动的7岁男孩,每天早晨,他都要走过两个路口,去乘公共汽车上学。一天,邻居向林林的父母反映说,林林和其他两个男孩,在汽车经过的时候朝车上扔石头。林林也承认他扔过石头,父亲于是跟他谈论此事。  相似文献   
10.
如今,在我们大多数的家庭中,对孩子可以说是呵护备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然而在这种过分的爱护之下,孩子的生存能力严重弱化,根本经不起生活的任何风吹雨打,优越的条件在造福孩子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专家指出,这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今天的孩子尤其需要吃苦教育。前苏联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