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1.
2009年全国文综卷Ⅱ两道历史大题都是材料解析题,所用材料都以文言文呈现,从命题角度来看,显然有讨论传统文化的倾向。37题三段材料皆为邓实言论,分别出自其《国粹学》(1902年)、《国学讲习记》(1905年)、《古学复兴论》(1905年)要求考生对以下三个问题作出回答:(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制定《公众意见征询法》有利于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实现,并有利于提高立法和公共决策的正当性。在我国,制定《公众意见征询法》既有政策和法律基础,又具有理论和实践基础,但该法的制定也面临着一些障碍。决策者需要在充分认知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克服理念和机制等层面的问题,为该法的制定创造现实的条件。《公众意见征询法》应建立与征询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并对征询公众意见的条件、征询方式、公众意见的反馈以及公众权利的保障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行政强制立法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其是否应体现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草案)》吸收了当代行政法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将比例原则引入法律,并突出程序在行政强制法中的作用,但尚有不足。我国应用反思性公共行政的合理内核补强行政强制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保障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和在职人员的分组调查表明,大学生是参与网络公共事件评论的主要力量,但他们却不愿意参与官方组织的网络征求民意活动;在职人员无论参与对公共事件的评论还是参与网络征求民意活动都不够积极。影响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层面的,心理因素并不构成主要障碍。保障公民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目前不宜把网络实名制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规制方法,国家应考虑采用其他对公民个人权利以及网络政治参与造成最小侵害的技术措施;为保障公民有效的网络政治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应适时出台《公众意见征求法》,对网络征求民意活动统一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杨福忠 《学子》2013,(10):90
自《民办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迅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及不足,在此,主要探讨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实验(实训)室管理问题提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进行大力扶持,各高校也借机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上的投资力度。然而高校中却普遍存在着实验室资源遭到浪费的现象,当今社会正在追求建设节约型社会,这种浪费现象恰恰与之相悖。眼下民办高校应该做的便是杜绝实验室浪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建设符合社会大环境(即我国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节约型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试论法律规范的正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规范具有正当性须既有合法性又有合宪性,合宪性是正当性的根基。本文论述了法律规范正当性的概念、法理基础、生成机制以及法律规范冲突解决办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了运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材料、新情境”,侧重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初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且试题关注具有指导性意义的重要史学理念,注重对中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引导,引导考生通过历史材料正确推导结论,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权威性、指向性和选拔性。但笔者认为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9.
与公共事务有关的网络言论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大有裨益,受到宪法的较强保护。公务人员的名誉权构成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界限。从名誉权保护角度,对网络言论自由具有规制的必要性。规制网络言论自由的方法包括法律、架构、市场和道德准则。其中,市场和准则的规制强度较小,网络言论自由往往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而法律和网络架构的规制强度较大,这两种规制方法若使用不当将可能对网络言论自由构成侵害。中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在诽谤的构成要件上设置严格的条件,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