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历史教师不能因为有了教材,就可以忽视自觉地掌握和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在这次李秀成问题讨论中,自己曾几次翻阅了《李秀成自述》,认识到这篇《自述》无可辩驳地是一篇叛徒的自白。但是,这样明显的事实,有的历史工作者却偏偏视而不见,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说什么这是用的“假投降”或者是“苦肉缓兵计”。说奇怪其实也并不奇怪,这正是说明我们的历史研究,要站在哪个阶级立场上,用什么观点、方法来研究分析历史现象的问题。周扬同志在《哲学社会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下旬,江苏省贫下中农代表会议在南京隆重开幕.为了向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我校领导决定充分利用这次代表会议的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教育她们虚心学习贫下中农的坚定的革命立场和高尚品德,立志做无产阶级革命的可靠接班人.为此,在会议开幕之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了这次会议的重大政治意义,要求同学们重视这次会议精神.会议期间,我校特别邀请了两位贫农代表来校对全  相似文献   
3.
教学改革刚开始时,我还是用资产阶级观点来对待的.不但没有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意义上去认识体会,相反地却认为可能是功课多,教材深,学生跟不上,暂时采取这种减轻负担的权宜之计.因之,只是被动地单纯从方法上考虑,在课堂搞点形式主义的改革.同时,思想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历史课有不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地方吗?又不考试,又减轻负担,能提高质量吗?学生不下"十年寒窗"的功夫,能获得知识吗?高三毕业后考大学文科怎么办?总之,想法颇多,矛盾重重,自己也想不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