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8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语文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课程的实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调动学生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训练并非越多越好 语文教学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即读写听说能力。然而,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四种能力,却缺乏具体而有力的措施,还存在认识上的许多误区。为数不少的教师还抱定这样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得靠大题量的训练,就得搞题海战术,非此没有出路。很显然,这种观点过于偏颇。训练一词,既包含着训,又包含着练,体现出师生的双边活动;所谓训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取某种技能而进行的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固然需要训练,但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课程的实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调动学生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