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结合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在专业定位上,突出"数学基础扎实,理工融合"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优化选修课程,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在专业实践教学上,建立"课内实验—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课外实践—综合实践"的多层次、逐步递进的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办学特色对办好本专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韧 《教育文汇》2005,(11):6-7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愿与教师、家长的交流便渐渐少了。有时候,我们对孩子们在想什么几乎一无所知。受网上聊天的启示,我决定在班级设立“杨老师聊天室”。起初我仅仅想借聊天室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聊了一阵子,只有少数班干来谈话,还是无法全面真实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态。于是,我决定加大聊天室的吸引力,希望每位同学每周最少来一次聊天室,对于主动参与的学生在全班奖励“交流星”;我还作出保密的承诺,诚恳地提出愿以朋友的身份自由平等地交谈。开始时学生紧张,聊天时手足无措,张口结舌,我丝毫不介意,始终以笑脸相迎,  相似文献   
3.
数学类专业创新实验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数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创新实验的作用,对数学类专业创新实验的目的、原则、内容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不断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结合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在专业定位上,突出"数学基础扎实,理工融合"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优化选修课程,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在专业实践教学上,建立"课内实验—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课外实践—综合实践"的多层次、逐步递进的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办学特色对办好本专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线性代数教学现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目标,探讨线性代数课程建设内涵,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表明,"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线性代数课程建设与改革可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根据一般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基于CDIO教育理念,针对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了"两模式三层次逐步推进"的立体化实验体系和多元化考核体系,进行了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这些措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目标的实现得以确保。  相似文献   
7.
创业型教师是推进创业教育的关键,因此,应分析创业型教师的基本特征,研究创业型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并结合职业院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探索职业院校培养创业型教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江西电视台五套的《第五社区》改版为直播节目《新闻晚高峰》后,其结构和播报方式必须符合直播的特性,内容构成上要做到爱心定位、民生责任、追问真相、引人向善。因此,《新闻晚高峰》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本土新闻,重新构建内容板块,形成交通路况新闻、省内新闻、关注内容、有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构建了数学基础扎实、理工融合的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践表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般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构建了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借鉴CDIO国际工程教育教学模式,采取适时更新实验内容、以问题和项目驱动教学、课程网辅助教学、重视过程和能力的考核方式改革、教学团队负责制等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促进教师协作交流,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水平;推动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