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音乐是经验,是生活,是一种传达,是有意味的形式,是人类情感的体现,是多种异质要素对话后形成的一种奇妙的生命体。对这样一种生命表达形式、对待生活态度和看待事物眼光的生命体的课堂教学,势必有它自身的诸多特点,如对象的普及化、目标的整体化、途径的多元化和方法的个性化等。这些方面都折射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课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作文的表述有三种。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三学段叫"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写作"。严格地说,写话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只能算是写作前的准备。真正意义上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5.
读与写的关系,是语文教与学中的老话题,也是大家争议了好长时间的话题。读是写的基础,以读为主;读是为写服务的,写来引领读;读是吸收,写是输出等是其要论。中国古代科举取仕,一文定终身,延续了大半个封建社会,后来被一场空前的文化运动给颠覆了。于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写从此成了读的附庸,写从此也就因失宠而容颜憔悴。当人们从这场无意与无知造成的噩梦中醒来时,读与写谁是老大的争吵,引得语文界热热闹闹,读有读的道理,写有写的实力。有事实为证:读独领风骚了几十年后,终于在教材中给写留出了不少的空间,但从外在的篇幅上看,似乎读还是略占上风。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个争论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这个争论是输在起跑线上的。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弄清楚阅读与写作各自的内涵与作用是什么,而把两个互为你我的问题,当做一对矛盾来讨论。用一个可能不太确切的比喻,讨论读与写孰轻孰重就好像是讨论丈夫与妻子孰轻孰重般地初级。也许林世程老师并不是什么学术权威,但林老师以他的教学实践感知了这个问题,以"两个来回"这样朴素的表述,一语点破了读与写的关系,这"两个来回"走好了,可能就会撑起一个由读与写共同构筑的充实的言语人生。(妮子)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作文的表述有三种。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三学段叫"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写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经验,是生活,是一种传达,是有意味的形式,是人类情感的体现,是多种异质要素对话后形成的一种奇妙的生命体。对这样一种生命表达形式、对待生活态度和看待事物眼光的生命体的课堂教学,势必有它自身的诸多特点,如对象的普及化、目标的整体化、途径的多元化和方法的个性化等。这些方面都折射出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j生。可以说,整合弹奏出今天音乐教学的华彩乐童,是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作文难呀!”这是老师与孩子们共同的心声。为什么我们不尝试走一条新的路,扔掉身上沉重的包袱(作文的条条框框),伴着轻松的心情,踏着欢快的步子,开始快乐作文之旅呢?本人尝试着进行了快乐作文教学的探索,一步一个脚印,摸索着前进,颇有收获。在这里,呈上一些精彩镜头,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的目的?也许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先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