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中学语文教学有其优越的“天然”条件。许多范文内容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例子,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五人墓碑记》是其中之一。关键在于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它。本人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课时有意识地作了一些尝试。一、用主动的背景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正义感。《五人墓碑记》  相似文献   
2.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 ,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1]这话至少有这样三层意思 :一是教学即是对话 ,二是对话是一种精神 ,三是贯穿对话精神的教学才是优秀教学。而“灌输型”的语文教学不具备对话精神。它以教师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一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单向行为。教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讲稿在课堂上表演 ,在这种表演中 ,教师是知识权威的象征 ,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平等、轻松、自由的对话机会被…  相似文献   
3.
毫无疑问。对话理论给语文教学改革及其实践带来了崭新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中这句纲要性的话,其实包含着两层意义:一、阅读是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不妨称之为阅读对话;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不妨称之为教学对话。在时下许多论述中将此二者分别所属的阅读观和教学观几乎混为一谈。我以为,弄清此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克鲁亚克曾在《孤独的天使》一诗中长叹:“时光飞逝——/不会停留/我浑然不觉。”抒发了一种离群的孤独感。我在浑然不觉中教了20多年的书,始终与天使般的学生在一起,有的是欢乐和充实。这20多年像一条弯弯曲曲的远去的乡村河流,每一道弯曲都是那么平静,那么质朴,不曾有响亮的撞击。被岁月逐渐剥落的那些堤岸边的泥巴,早已沉淀得无法看见。而寂寞的水草所能撩动的波纹,也仅仅是些平凡的印记。那印记里便有我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梦的絮语。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下面向广大教学同仁介绍我们诗歌教学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穿过语言,扫除障碍。 语言障碍包括陌生词句、典故运用、时代背景、作者创作动机、有关诗歌理论知识等。如教《沁园春·长沙》时,我们作了这样一些提问和交代: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打破了一般语言顺序,这是为了适应词的格律要求,按一般语言顺序应是什么?②“看”的内容是什么?③“谁主沉浮”这里“沉浮”指什么?①从古汉语角度来讲,“粪土”“当作什么来讲?⑤1925年,革命迅猛发展,预示革命的到来,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日益尖锐。⑥复习诗词的一般知识。  相似文献   
6.
写人的作品往往离不开心理描写,所谓心理描写,即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等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较常见的有六种: (一) 倾诉式:让作品里的人物,用第一人物的口气向读者倾吐自己的思想活动。这种写法拟把读者当作“知音”,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  相似文献   
7.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由表现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有机组成。也就是说情节一般带有故事性,所以通常又称为故事情节。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吸引读者的直接动力,尤其对于富于幻想和好奇的中学生来说,情节的曲折动人,更是读者废寝忘食的原因,比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当然,仅仅满足于情节,那是低层次的欣赏。还应该认识到,情节是受现实生活制约的,它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透过情节,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反映人物的性格,所以往往情节又被认为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正确地把握小说的情节,对于认识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深刻领悟其艺术魅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小说单元教学中,对小说情节的欣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散文《灯》,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其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精神,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温暖、希望和力量的世界。它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新奇丰富的想象、联想上,而且深含着独特的思辩色彩,闪烁着理性的光华。 一、所托之物的小与大。作者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刻意描绘了“灯”这一具有特定意蕴的物象。文章伊始,便把“灯”放在像“沉睡的大海”一样死寂的黑暗背景映现出来,而灯光却只有“几点”巨大的”“微弱的”,颤抖的、表面上谁强谁弱,似乎不言自喻。这也正是当时许多人迷惘于抗战前途、民族兴亡的原因。但是,就是这么“几点灯光”也能“扫淡了黑暗的颜色”、能给人温暖、为人指点迷津,这样就构成强烈的反差。以浓重的黑暗反衬出灯光的巨大作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其中,作者把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价值判定、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仿佛是一面信  相似文献   
9.
快乐语文是语文教育成功的第一标志。语文教育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到有趣味。这种趣味既来自于语文教育内容的生动、形式的新颖、方法的新鲜以及教学过程中心灵的碰撞,也来自于教师的幽默机智。它可能是踌躇满志的收获,也可能是充满智慧的求索历程,还可能是无尽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0.
1996年高考语文一下子考测了三道区分近义词的试题,这在历届高考语文中很少见。如何既快又准地解这类题呢?我认为除了辨析近义词时应考虑词的构成不同、强调不同、搭配不同、色彩不同、范围不同等外,还应注意解题技巧——寻找突破,结合语境。下面就这三道题作些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