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孔子逝世前七日曾对子贡说过的话,其末一句为:“予始殷人也”。然此句中之“始”字,其它许多版本则作“殆”。究竟是“始”还是“殆”?事关该句的释读,应考证清楚。1、版本考证。校点本《史记》对该字并无校勘说明,据查可知其袭所钞清同治年间的金陵局版本而无所校勘。局本乃据明末晋汲古阁本刻印。而阁本所刊之书不据所藏宋元旧木,“校对草率,错误甚多”,因此说,校点本的祖本非尽善之本。与上述版本不同的许多版本此  相似文献   
2.
论屈原的“内美”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美”是屈原对其个体品质的一种自我意识,它在屈原的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屈原与众不同的个性心理。楚王族血缘观念、荆楚巫风以及战国时代士的自我觉悟是屈原“内美”意识产生的主要根源。“内美”意识对屈原精神主体、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思维特征均产生了明显的制约作用,是屈原人格精神形成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人口移徙是指人口由此一生存地向彼一生存地转移的运动。中国历史上,西汉时期进行了大量的人口移徙活动。其规模来讲又以汉武帝之时最为盛大。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间,所进行的人口移徙活动就有十一次之多,其中有的仅一次就移徙了七十二万五千口之多。这种活动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值得作深刻探讨。但史学界尚无专文全面讨论,本文不揣浅陋,就汉武帝的人口移徙策略初作探析,以求有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这一结论,贯串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关于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御戎赵夙与晋文公的重臣赵衰之间的辈份关系问题,自西汉以来颇有异说,成为研究赵国先祖世系中的不解之谜。综其说法,大体有三种:(一)认为赵衰是赵夙之弟,简称兄弟说;(二)认为赵衰是赵夙之孙,简称为祖孙说;(三)认为赵衰是赵夙之子,简称为父子说。验此三说,当以父子说为是。前人也有持(?)论者,但论证不力,不足以服人。本文试作深入论证,或可有益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晋国被韩、赵、魏所瓜分,主要是因为,伴随着晋国强盛过程中实行“国无公族”制度,异姓、异氏获得了发展壮大和自身强化的社会条件;当异姓,异氏采邑领地极度扩张并各自建立了以采邑封建经济为基础的独立王国后,就形成了分裂晋国的社会基础;最后,由于异姓、异氏的分化和相互兼并导致了晋国的分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