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科普性选文是按照主题编排体例出现在教科书中的。选文一旦进入语文教材,除了具备它们原有的文本价值之外,还具备了选文的教学价值。但随着课堂观察的深入,我们发现科普性选文在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泛化,忽视语文实践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单一,以为梳理科学知识即可;忽视语言实践,局限于文本科学知识的了解、发现和积累;学习方式整合过度,甚至异化为类科学课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当前,课改进入一个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相对于公开课而言,常态课是日常课堂教学的主体,其有效性更值得我们关注.基于此思考,从2010年4月以来,笔者开展了小学语文"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调查,通过现场观课、学生问卷、教研互动等形式,对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从教学节点上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对《课标》理念解读与教学实践中,存在歪曲和不作为的弊端。为此,笔者通过课堂观察,收集教学案例,针对语文教学中的目标与过程、预设与生成、本体与“综合”、形式与“指向”、“经营”与“熏陶”等几个节点进行分析思考,以期从小处着手,提高对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思辩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使儿童获得从自身环境出发与智力、体力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为儿童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充分挖掘语文的科技内涵,扩大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应是语文课改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笔者运用参与式研修开展教学评价、合作学习及童书提问策略等研修案例,通过研修流程、策略反思等梳理,提炼参与式研修将隐性的思考显性化,将参与的共识转化为新的教学建议,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研修优势,努力呈现植根参与者经验,触发参与者思维火花的研修模式及其研修思路,进而促进参与式校本研修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创生。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因此引导教师以专业化成长为载体,分析和反思惯常容易忽略的教学细节,打造全新的教学细节,改变原有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据此,笔者以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叩解教学细节的"去末归本"思辨中做起。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使儿童获得从自身环境出发与智力、体力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为儿童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充分挖掘语文的科技内涵.扩大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应是语文课改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使儿童获得从自身环境出发,与智力、体力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从而为儿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新课标也指出:“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