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情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理学家借助于体用论的思维模式来阐释情与性的关系,并且通过"心统性情"说和"性体情用"说,将性与情统一于心,以此展开对"性"与"情"关系的讨论.他们认为诗可以咏歌情性,"道情"是诗歌艺术的美学本质.但这种情感在理论上还规范于"情"、"理"合一的中庸尺度之中,并且必须与言志结合.  相似文献   
2.
《宋本杜工部集》保留一些旧注,有些是杜甫自注,有些则不是。今作杜注参议十则,冀与同好相与析也。  相似文献   
3.
推行"相对主辅修制"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的教育功能、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等一些基础性元素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大学在注重传授和探索高深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不同职业的培养训练和社会角色的分配”等社会功能的发挥上。面对高校规模扩增所带来的学生面貌多样化的挑战,传统的统一化的培养规格和单一的专业定向模式显然已成为制约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据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40.1%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产生过换专业的念头。”这种情况在全国大学生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由此看…  相似文献   
4.
杜甫后期致力于抒情诗形式的研究,力图创造诗歌独特的语言,表现诗歌独特的境界。古今时空交错,语法服务于感受,是杜律的重要创造。杜律的“逻辑”与“秩序”是:以情感生命的起伏为起伏,极力追摹生命的节奏,让诗的形式之律动与人的内在生命之律动同步合拍,由此焕发出诗美。  相似文献   
5.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按不同科目选举人才的制度。它产生于隋开皇年间,从此取代了魏晋以来凭血缘门第选人的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举荐制度的一个变革。科举制的产生,是地主经济高度发展与中央集权加强的历史必然。随着大一统的隋、唐帝国的出现,科  相似文献   
6.
杜诗学──民族的文化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诗学──民族的文化诗学林继中廖仲安先生的《杜诗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5、6两期)以简要的文字疏而不漏地勾画了杜诗学的历史形成,在学术文化界面临大变革之今日,及时地总结了历史经验,由此对杜诗学的未来形成一种展望。据我的理解,该文所示杜...  相似文献   
7.
文化视野中的古文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因此,要理解作为子系统的文学现象并探寻其规律,就必须“以大观小”,对文化大系统的现象及其规律做研究,在文化中理解文学。在文化视野中,中唐的“古文运动”不外是体现文化目的的一个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8.
诗心驱史笔——杜甫《八哀诗》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八哀诗》向来被认作诗的传记,明人王嗣奭《杜臆》卷七说得分明: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语纪之,乃老杜创格,盖法《诗》之《颂》;而称为“诗史”,不虚耳!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六亦引郝敬曰:《八哀》诗雄富,是传纪文字之用韵者。文史为诗,自子美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