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晗的治学     
十三年前,北京北长街一座整洁的四合院里,住着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我作为一个记者,曾不止一次地采访过他。每一次到他家去。他总是热情相待。他曾经说过,历史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关系很密切。新闻工作者记载的是今天的历史,历史工作者记录和研究的是过去的历史。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应该象历史著作一样是统一的,记载事实都应该实事求是,应该准确,不允许浮夸、虚构,同时也要讲求艺术性,要写得鲜明、生动。这些对我们新闻工作者说来,都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2.
专访的写作     
小陈: 上次信里,我和你谈了“专访”的特点、专访的选题立意和专访的活动(见《新闻战线》1982年第11期)。现在,我想再谈谈专访的写作。我以为专访的写法可以是,也应该是千变万化的,但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构思、选材、加工、突出主题。围绕专访的目的,写作一定要突出主题。要通过巧妙的构思来组织材料,对材料做精细的加工取舍,再用凝炼的笔墨表现出来。专访一般不宜象报告文学那样写成大文章。专访要善于鲜明地表现主题,即要围绕主题思想,写得紧凑、精巧。写事件,要着重地写人们最关心的那一段,写人物,要鲜明地写出人物的特  相似文献   
3.
勤工俭学是我国青年学生的优良的革命传统。四十年前我国约有一千多个青年留法勤工俭学,他们一方面在法国工厂里做工,一方面求学。徐特立同志就是那时到法国做勤工俭学学生的。在这批青年学生里后来还产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全国性“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与绿色道路”的研讨会,会后,我写了一篇《异军突起后怎么办》的通讯报道。通过写这一报道,我深深体会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科技记者,我认为当前要紧紧抓住宣传拥有八亿多人口的中国农村,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问题。同时,我们要深入研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科技宣传的启示。中国乡镇企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实现的。它为世界经济发展增加了一个新的模式,为第三世界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道路。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农村改革的巨大收获。据1月16日人  相似文献   
5.
巢县花集公社庙何农业中学创办于一九六三年十一月,现有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学生一百一十七名,采取学习在校,劳动在队,食宿在家的走读形式。教师六人,实行半耕半教。  相似文献   
6.
我是迎着新中国曙光,踏上新闻工作征程的。几十年来,大部分是走笔在中国知识分子杰出的代表———著名的科学家之中。翻开我前几年出版的《晚晴集》,里面记录着许多知识分子杰出代表动人的各个侧面———已故物理界宗师严济慈的80入党是其中的一篇。而在首页上是严老...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工作者从来是俏也不争春的智者、实干家。他们忘我钻研,执著攻关,最后把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人类,推动文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中国的科技精英们不少是生不逢时地几经磨难,在政治包袱重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地奋斗着。终于到70年代后期迎来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全国性“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与绿色道路”的研讨会,会后,我写了一篇《异军突起后怎么办》的通讯报道。通过写这一报道,我深深体会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科技记者,我认为当前要紧紧抓住宣传拥有八亿多人口的中国农村,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问题。同时,我们要深入研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科技宣传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苦衷     
全国现有一百五十多个出版社,有一支人数不少的编辑队伍。三十年来,他们对于提高我国图书出版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可是编辑人员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学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正在评定职称,绝大多数编辑却享受不到这种荣誉。他们年复一年,辛辛苦苦,头发白了,满面皱纹了,却一直在默默无闻地“为他人作嫁衣裳”。有些老编辑呕心沥血,培养了一代、两代作家,这些作家受到社会上的尊敬,而编辑却不为人所知。一旦遇到所编的书出了问题,还要受到株连。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许多编辑人员就是因为编了一本书而惨遭迫害的。  相似文献   
10.
小陈: 你要我谈谈报纸的专访,特别是人物专访的问题。虽然我谈不上对专访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但是我对这一新闻体裁是格外喜爱的。而且正象你所说的,在我的新闻作品中,确实有不少专访。这里,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专访的一些问题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