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各国文化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编辑手记     
柯汉琳 《东方文化》2000,(5):127-127
  相似文献   
2.
主编手记     
柯汉琳 《东方文化》2001,(1):127-127
  相似文献   
3.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试题提供了一段文字材料.未加提示、说明、引导语,直接要求考生阅读后作文。试题表述如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阅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牡月,但在快速测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破稀释。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这段文字材料讲述了黑白胶片时代与数码技术时代两种照片的不同特点和它们所唤起的人们的不同感受。其中叙述黑白胶片时代照片的特点时指出,它量“少”、容易“泛黄”、“模糊”,但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叙述数码技术时代照片的特点时指出,它量“多”,“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且更新“快速”“频繁”。但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悲剧没有发展为巍峨的艺术殿堂,根源在于传统精神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反悲剧意识;儒、道、佛及天命观等共同铸造了这种意识,不断冲淡着悲剧意识.中国古代悲剧诞生于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交接面,是这两种意识由对立走向调和统一所形成的文化内隐模式的外显形态,因而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由综合形态逐步分化为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刻、建筑等各种不同的独立门类.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在艺术整体中是杂乱地堆积在一起、任意厝身其间,还是存在着某种有规律的秩序、构成一定的序列关系、各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呢?这是一个颇为玄妙而又有趣的美学问题.如果能找到这种序列关系,对于进一步认识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它们的相关性,是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前,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札克所写的《人间喜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状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作者运用艺术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买卖关系和金钱关系,形象地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幅幅投机取巧、争名夺利、互相欺骗、互相倾轧、互相吞噬的生动“风俗画”。可以说,一部《人间喜剧》,就是一部资本主义的社会丑剧。《人间喜剧》所揭露的社会丑剧,恰好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在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大年初一的晚上,我在乡下过年,沉浸在烟花爆竹的欢乐声中,憧憬着新的一年美好的前景。晚上十时,从电话那头传来了噩耗:江凯波老师出事了。我当然明白在那具体的语境里“出事了”是什么意思,但我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真的不相信。我希望只是对方语误。“快抢救!”我禁不住说了一句,但是回答是“已经不行了!”这太突然了,我浑身发抖,不能相信这是事实,总以为自己是在作梦。  相似文献   
8.
主编手记     
柯汉琳 《东方文化》2001,(2):127-127
历史永远是人类的导师,不管它是辉煌还是不光彩,是崇高还是卑劣,是悲壮还是滑稽,给后人留下的是愉快的记忆还是苦涩的回味,都可以启人心智,教人明理,使之更好地把握现在,选择未来。  相似文献   
9.
读书人以书为伴,自然对其藏书、读书、著书的小天地——书屋怀有特别的感情。他们往往喜欢给自己的书屋起个雅名,诸如澹生堂、潜研堂、嘉业堂、绘声阁、织云楼、寒柳堂之类颇有趣味。  相似文献   
10.
审美意象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范畴,已被人们广泛使用。然而关于审美意象的诸多问题,理论界至今理解不一,为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审美意象的本质及其思维特征等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究。1、审美意象的来源。审美意象在中国古代文论及诗论中统称为意象,《周易》首次把“意”和“象”联系在一起。“象”在《周易》中有“自然之象”、“道之象”和“易象”等不同层面。易象就是意象,但意象却不限于易象。艺术形象也是一种意象,但意象却不一定就是艺术形象。严格地说,专指艺术形象的意象,是一种具有审美品格的特殊意象,即审美意象。2、审美意象的特点:审美意象作为意象的一种,它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但审美意象和非审美意象之间是有着质的区别的,以情感为特质,是审美意象区别于其它意象的基本特征。3、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审美意象和其它意象的思维方式主要都是直观思维,但就其思维的心理机制及其功能来说,却有着质的区别,审美意象的直观思维实质上就是情感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