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难解;他的文章恢诡谲奇,荒诞无稽。面对这满纸“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鲍鹏山先生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一语道破:“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此言如拨云见日,让我们眼前庄子的天空变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打篮球。喜欢它是因为它是属于强者之间的比赛,能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于是,我把篮球视为自己的嗜好,与它接触越久,就越发感受到它无穷的魅力。家里的篮筐不知打坏了多少,也数不清换了几回,篮球几乎占据了我全部的课余生活。通过勤学苦练,我倒也打出了不少成绩,这更加深了我对篮球的热爱。但我毕竟是个学生,应当以学业为重。慢慢地,以前从不干涉我的妈妈也隔三差五地禁止我打球。开始我还不以为然,想用成绩堵住妈妈的嘴。但我的想法失败了,妈妈变本加厉地不准我参加校队训练。可我对篮球依然执著,我开始逃避妈妈的目光偷偷地玩…  相似文献   
3.
妈妈买衣记     
沈陶然  柳鹃 《家庭教育》2007,(6S):22-22
“快!快!去买衣服。你看看你就这么三件衣服.四条裤子,怎么过呀?”唉!我的老妈又要叫老爸买衣服了,不过爸爸的衣服也真是有点儿少。而妈妈的衣服却像一座山。爸爸见了妈妈像老鼠看到猫似的.只好乖乖听话去买衣服了。  相似文献   
4.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既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又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的不良行为。通常,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活动与经验,从而影响到其性格、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正常发展。如不及时干预,攻击性行为还可能转化为不良品德,甚至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攻击性行为一般出现在小学高年级,而这一时期的少年,思想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稍有不慎,也许就会走上歪路。因此,对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和老师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一、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只是简单的品行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去年4月,杭州市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的校园春意渐浓。在校门口,一队身披“小小税法宣传员”绶带、手拿税法宣传单的同学们正整装待发,原来他们正利用“税收宣传月”之机,准备上街向人们宣传税法知识呢!不要小看他们哟,在税法知识宣传这个岗位上,他们可是一批“老兵”呢!税———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难解;他的文章恢诡谲奇,荒诞无稽。面对这满纸“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鲍鹏山先生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一语道破:“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此言如拨云见日,让我们眼前庄子的天空变得一片澄澈。细细读来,这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可不都是一位竭力超脱却终究不能忘情的哲人对人间苦难的深深怜悯吗?庄子的悲悯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对社会黑暗、人间苦难的深刻认识和剖析上。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他是对社会黑暗洞察最深且惟一具有平等意识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老妈     
说实话我是个相当闹腾的人,至少把我身边的人闹得很是头痛。看不到我,世界就清净了,他们是常常这么说的。其实怎么会呢?我要彻底离开他们达半径一公里,他们才会真正清净。  相似文献   
8.
上小学二年级时,我便和同桌画起了“三八线”。“三八线”你知道不?就是在桌子的中间画一条线。男同学超过线就是王八,女同学超过线就是三八,超过的还要“用刑”——揪头发,这可是我和同桌经过深思熟虑后而定的。记得有一次,我正专心致志地写作业。突然,我发现同桌的手慢慢地进入了我的“领域”——他超过了“三八线”!我高兴得差点儿没跳起来,心里暗自乐开了花,但我还是不露声色地一边继续把守着我的地盘,一边加快马力做作业。啊!终于做完了!我从他后面走出去交作业时,偷偷揪了一下他的头发。“你干什么?”同桌怒吼道。“没干什么呀!谁叫你…  相似文献   
9.
我的老妈     
我的老妈每到星期日就要去逛商场,所以星期日就成了我最头痛的日子。唉,苦啊!我的老妈挑选件衣服得花上好几个小时。不是问“:宝贝,这件好不好?”就是问:“这件怎么样?穿起来显不显胖?”唉!老妈真烦!最可怜的是老爸,整天在边上站着,听见老妈问“:老公,这件好不好?”“好!”谁知  相似文献   
10.
考国外案例:法国某校的一堂社会公民课,主题是《人要有同情心》,教学过程大致如下:上课铃声一响,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边走边脱外套,边脱外套边对学生提要求:“同学们,像我一样把外套脱掉!”孩子们很高兴地把外套脱掉了,脱掉之后,老师又提出一个建议“:同学们,像我一样用一只手把外套穿上!”孩子们很高兴地用一只手把外套穿上了。这时孩子们在想:今天老师怎么叫我们又是脱衣服又是穿衣服?他到底在搞什么名堂?但是,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接下来老师又提出一个建议:“同学们,你们尝试两只手都不动把外套穿上。”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全班同学都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