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崇尚简易是朱雷先生《北方图腾》组诗的写意美学特色,由简易引中到风骨,由风骨的提炼而表现出一喝三叹的旋律之美,在作品评价的同时,也简要论述了写意美学的主干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诗歌的二种问句形式——疑问句式和设问句式,深入研究了两种问句形式对诗歌表现功能的作用:问句形式体现了诗人的主体精神;增强了诗的主题意象表现力;扩展了诗的意象表现空间;强化了诗的张力作用和讥刺功能。从而说明,诗歌形式对于诗歌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以花喻女人”这一喻象创造与因袭的个例着眼,探讨了中西诗歌喻象创造中普遍存在的因袭现象;既阐述了因袭的弊端,也不抹杀因袭中的创造,并理性地分析了造成诗歌喻象创造的因袭现象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把握历代学者对《锦瑟》诗的不同释义基础上,借鉴英、美新批评家的观点,从意向组合方式的角度,重新解读了《锦瑟》诗。文章认为该诗在创作方法上运用多重隐喻性意向迭加,从而使这首诗获得了丰富的内蕴及不可言传的意味。文章由此拓展开去,对意向迭加这种组合方式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探讨。最后,文章认为《锦瑟》诗的题旨乃在于对人生大好时光及往事的追忆。  相似文献   
5.
本文致力于古今“登临”诗本体象征义的共性特征的探求,从取象、内容、承继以及主体的心理定势、思维定势、价值定势等多方面寻求共性,对这一特定诗体作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中外诗歌史上存在的“暗合”现象予以论析,考察了古人对这一现象所持的不同态度,分析了“暗合”现象的优劣短长,揭示了造成“暗合”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把握了古典诗词诸种意象形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叠字的意象形态创造方法。以“田田”二叠字为例,兼及其他叠字,分析了其在古诗中营造意象方面的妙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解析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具体论述了其本体象征的特征、性质、价值取向及审美高度,并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得出《春江花月夜》达到了本体象征的辉煌极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省的长白山文化研究成果丰厚,其突出的标志是对一些特殊文化层面的系统开掘。刘彦臣先生所著《长白山木石文化》一书(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就是一部试图对长白山木石文化宏观把握、集散成锦的乡邦文化研究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吴文英的一首词《浣溪沙》为对象,分析了它意象构成的“迷”“幻”所在,并结合古今中外的诗词理论,研究、探讨了诗词中意象组合的向度与视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