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桂宏军 《文教资料》2015,(2):186-187
大学英语一般实行大班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存在优点又有一定的缺点。本研究通过了解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并且学习这些歌曲,尽可能发挥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优点,克服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研究发现,英文歌曲学习对于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优缺点都有很好地体现,但在实施上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作为解构主义的先驱,尼采和德里达等解构主义者在反理性主义的立场和语言观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尼采认为真理是个人权力意志的表现,是相对的,道德只是个人对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的一种解释,是虚无的,因此,作为理性载体的传统语言观也就受到质疑,尼采认为这种语言压抑了个体的意志和创造力,他认为语言本质上是隐喻的,语言的使用是个人的一种创造性行为,解构主义者继承了尼采的语言的本质是隐喻的观点,消解了文学与哲学、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之间的界线,通过语言意义的相对性和流变性瓦解了理性主义的大厦。  相似文献   
3.
桂宏军 《文教资料》2013,(2):19-20,29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离不开建构,建构一般是指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重构过程,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把来自客体的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观念的体系。华莱士.史蒂文斯认为艺术应扎根于目前的现实生活;艺术反作用于现实,艺术为零乱和无意义的现实社会带来秩序、意义和目的。史蒂文斯认为自然世界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加工之后,事物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整理,获得了秩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的建构性。  相似文献   
4.
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些诗歌中的"无"与中国的禅宗思想有相通之处,诗中的"无"表现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合一,"无"是万物的本源,"无"衍生出了有,"无"是一种矛盾运动变化,类似于中国哲学中的"气",史蒂文斯的诗歌与王维的诗歌都体现了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化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对于中国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方面对何卫华撰写的《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与"希望的资源"》(2017)一书进行了评析。该著作分析了文化研究作为政治事件出现了历史语境,探讨了文化中蕴藏的政治和革命要素和大众传播的政治潜能,揭示了文学表征和权力以及意识形态间的关联,运用威廉斯的观点论述分析了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本文认为,通过文化研究理论的比较和对比,该著作清晰地阐明了威廉斯理论的独到之处和现实意义;以威廉斯的文化批评为视角,对一些经典文学文本进行了重新解读;引介了威廉斯的独特的文化研究术语,加深和拓展了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