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蹇叔哭师的用意何在山东宁阳一中桑文彬《都之战)有"蹇叔哭师"的场面。对于秦国元老重臣蹇叔的这一非常举动,历来争议颇多。陆精康先生的《肴之战)异说)《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11期)认为,塞叔此举是一种"蓄意涣散军心的举动",并断定这是塞叔的"一青"。...  相似文献   
3.
《拿来主义》通篇是对文化遗产问题而言的,主要是针对外来文化。过去的教参上常把“送去主义”说成是“卖国主义”。新教材使用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参仍沿用此说。我以为是不妥当的。理由如下:鲁迅所批判的“送去主义”都是“送”什么呢?“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指著名美术家徐悲鸿等在莫斯科举办中国书画展览会,“切合苏俄正盛行之象征主义作品”;“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简言之,是送中国古…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网     
桑文彬 《现代语文》2006,(8):117-117
语言文字网是一个专门针对语言文字、中文信息处理等资源进行整合的网站,面向个人、社团、刊物、会议等开办专辑专栏,为最广泛的语言文字爱好者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课文。近来重教一遍,又得几点“小东西”,愿与同人交流。1.让学生分析题目结构,根据文章背景、开头、结尾理解题目的真实涵义,借以理解全文。过去讲此文,因为太有讲头,笔者总是滔滔不绝。这次教此文,因为学生有了自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外交语言特别讲究艺术,外交语言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外交的成败,因而影响着军事和政治的进程:从《赤壁之战》(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可以看到诸葛亮高超的外交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现在高考时兴话题作文,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且没有跑题之虞。——只要围绕话题.文体不限。结果出现了很多四不象文章,很多高中生连基本的记叙文、议论文也写不成个,更遑论写出点特色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此现状,甚为忧虑。笔者认为,中学生作文还要按文体老老实实练.而且要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有点特色,学点“绝招”。议论文中的文学描述可以称的上一个绝招。  相似文献   
8.
桑文彬 《现代语文》2006,(11):112-112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日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  相似文献   
9.
《阿Q正传》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仅节选两章(七、八两章《革命》《不准革命》),要通过这两章的学习,了解阿Q这个形象的意义,了解作品深刻的主题,应该说是不太容易的。——作品是如何“暴露国民的弱点”的?又是怎样“批判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的?我在教学中,除了对作品背景及整部作品故事情书作了简单说明之外,主要采用了联系对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一)在革命风暴到来之前,假如有一个革命党人受清军追捕,未庄人(赵太爷、假洋鬼子、阿Q等)会如何对待他? 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的说,未庄人会帮助清军抓获革命党人;有的说,清军抓革命党人,他们会看热闹;也有的说,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当然是敌视革命党的,像阿Q这样的穷苦弟兄是会帮助革命党人的。在争论难解难分的时候,我提示:“请依据课文,  相似文献   
10.
鲁迅笔下挖出了多少国民劣根性山东/桑文彬扎扎实实地进行改造国民性的工作,是鲁迅一生的追求。那么,鲁迅在其创作(主要是小说和杂文)中主要揭示了国民的哪些劣根性呢?专制性和奴性。鲁迅曾借用“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来形容国民的这一劣根性。专制者和奴才的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