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整合,教学是师生运用教材、环境等载体而进行的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相互切磋、一种合作共建。只有这种课堂教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教学。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在高中课改年级进行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所谓“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在老师的指导和调控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等形式,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都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自感受益匪浅,启迪良多。现将几点主要体会流露笔端,祈望能与同仁们交流探讨,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教育现代化形势的发展,随着广东省高考模式和高考历史命题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复习备考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想推动文综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改持续深入、提升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历史复习备考优质高效,我们必须强化时代意识、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加强校本教研,科学规划教学,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以开创历史课改、历史教育教学、历史复习备考的新局面。具体说来,应在以下几方面用心用力。  相似文献   
3.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学生对历史知识是否掌握得扎实,是否能融会贯通,是否具备了应试能力,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使高三学生的历史复习达到上述要求呢?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组织学生口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D试的操作程序与要求日试是一种以学生抽签口头答题、答辩为主的知识与能力检测方式。其操作程序是:教师事先按知识与能力要求,根据检测的历史材料,将问题编制成若干个鉴,每个整内都有几个题目。口试时,学生依次抽签。每人在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先将所抽的签交给组织口试的老师,然后,老师根据整…  相似文献   
4.
高中历史新课本还有待完善●教材研究●梁仁华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新课本已经面世,并于1996年下半年开始在学校使用。与旧课本相比,它具有观点新、材料新、体系完整、能力要求高等特点,这为高中历史教学充分发挥学科功能,培养跨世纪人才提供了有...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广,从2004年秋季开始,高中课程改革也将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展开实验,随后推行到全国。从历史教学界来说,对于即将到来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上至大学、下至中学,都会极为关注。人们既关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制订、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实施,又关注  相似文献   
6.
高中历史教学中差生的转化对策●梁仁华如何使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差生转差为优,这是高中历史教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那末,历史教学中,差生主要有何表现?差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转化差生呢?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们在不断思考、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式,“小组合作”是新模式之一,而且是目前探索改革的课堂上运用得比较广泛的新模式。实践研究中,通过与实施这一教学行为的同行接触、观察、交谈,我们了解到: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由于面临的教育教学环境的不同,社会对教育教学期望值的不同,教育教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因此,  相似文献   
8.
2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的高中毕业生,将按新课标的要求参加高考。新高考必然与新课标互相呼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根据教育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的观点,高中历史新课程与以往课程相比,有三个显著变化:一是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二是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体系,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要求;三是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重新提出既显迫切更显重要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提出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 ,都提出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 ;在新颁布的课时安排计划中 ,理科类学科的课时比例在相对减少 ,文科类、音体美等学科的课时比例得到保证或有所增加 ;研究性课程、活动课得以凸现。这表明 :新一轮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要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基础教育为何要进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