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最早知道罗家伦先生的名字,是30年代初期我念初中,一位历史老师课堂上讲述五四运动史实时提到的。他说,五月四号那天,学生游行已经整好队伍就要出发了,才发现没有一份正式的宣言来说明游行的目的和学生们的主张,于是由一个北京大学名叫罗家伦的学生在五分钟之内写好一份宣言,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就拿着这个宣言,冲向街头。 后来,我们读到了由当时22岁的罗家伦立在一张长桌旁一挥而就的这份宣言。全文是:  相似文献   
2.
《在仙台》第一段的文言词语较多,含意较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段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摘引原文,搞清作者当时的有关情况。教学时,向学生介绍:课文是从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写的《藤野先生》一文中节选下来的。鲁迅先生二十一岁时,即1902年,去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学日文,1904—1906年在仙台学医。二十年以后,写了这篇文章,怀念在日本留学时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