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分析新一轮基础教育综合课程改革和实施的状况,倍感师资问题是制约综合课程改革主要的、“瓶颈性”的因素。要想真正消解综合课程实施中来自教师的制约作用,当务之急就是迅速而有效地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分析,阐述了选择反思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必然性,提出了实施这一培训模式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中学校长培训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是提高农村中学校长培训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而农村中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核心在于教学模式改革。农村中学校长培训教学模式的确定,既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培训目的,以及农村中学校长的培训需求,也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突出重点,体现多元化和针对性,以求取得实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具有先导性意义。反思地方本科院校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不难发现其存在不适应、不明确、不准确等错位现象。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地方本科院校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应从培养目标的专业性、学术性和发展性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加入WT0后,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总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教育要适应入世后中国社会的新变化要求,首先就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文从了解WT0,认识加入WT0后中国教育发展的新走向和教师角色的新转换入手,分析与wT0应对的教师教育科学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课程教学应让研究性学习以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学理念或策略渗透进去。师范专业本科教育学课程所作的实践试验表明,为确保活动能有序、高效地开展,应对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尽管改革高校教学方式、手段的口号喊了多年,当前高校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典型的灌输教学模式,方法死板僵化,鼓励死记硬背。这种状况若持续发展,将严重地影响创新人才的开发。必须充分认识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认真分析高校教学活动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论,优化组合教学方式手段,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的过程。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必须从教与学两大方面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上来考虑。高等教育较之于中小学教育,无论在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方面,还是在…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技能与教育教学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教育教学实践是提高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必要环节,高师只有认真抓好教育教学的示范环节、教育教学的活动环节、模拟教学的训练环节中和教育教学的实习环节,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早恋现象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重的中学生早恋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严峻现实。“据1992年调查,深圳市中小学生中有早恋行为的男生占41%,女生占34.7%。”①《少男少女》杂志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有78%的中学生透露他们有普通异性朋友,有45%的人还有“很知心,无话不说的异性朋友”。在11~18岁的青少年中,83.7%的男生、94.2%的女生想和异性相好。广州市学生联合会副秘书长谢伟说:“广州中学生心声热线已开通10年,接听中学生来电3.5万多个,其中反映情感问题的就占50%。至于广州市中学生早恋的比例,估计不会低于10%。”②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个教师都提出了转换职业角色、全面更新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要求。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高师何去何从?笔者试图从高师教育教学的整体层面上作思考.对教育观念的新转变,教育目标的新定位,课程体系的新构建,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新优化以及高师教师的角色意识与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要把一个什么样的师范教育带入21世纪,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培养出来的师范生要能迎接竞争激烈的21世纪社会的挑战,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还要有健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个体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的身心潜能开发与利用程度。”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核心和归宿,是人的素质的灵魂,是全面素质发民的心理内在机制和动力。目前,由于师范教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