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历经四个阶段: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减负初探阶段、纠正片面升学追求的减负发展阶段、倡导素质教育理念的减负持续推进阶段、标本综合治理的减负提质增效阶段。以往至今,减负表现出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坚守教育公平的特征。当下,减负工作面临教育价值功利化、教育生态失衡化、教育公共性弱化等结症。展望未来,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初心、建构良好教育生态以及增强基础教育公共性是突破结症以推动新时代减负工作高效落实的优化进路。  相似文献   
2.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中,学校居于主导地位,教师承担着主导责任,培养具备家校社协同能力的教师是提升我国总体协同育人水平的关键。针对现有教师家校社协同胜任力低、协同育人能力构成尚不明晰等问题,采用德尔菲法对教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构成要素进行探索,构建了教师的家校社协同能力指标体系,即协同引导能力、协同组织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评价反馈能力4个一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下的13个二级指标构成。展望未来,完善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体系、提升教师家校社协同境界、推动教师评价机制革新是提升教师家校社协同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