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倚枕日记》是章衣萍自传作品的代表,明显体现了与卢梭《忏悔录》的密切关系。章衣萍曾明确指出了这册日记和《忏悔录》的相通之处,表达了他对卢梭的高度认同。通过这种认同,章衣萍为他在日记中对性的直露描写找到了精神支柱,同时,通过大胆的、主要是性爱方面的自我暴露,又展露出在自我辩解基础上的自我肯定意识,具有鲜明的个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学、文化思潮特别是自传的广泛传播,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个体解放、自我表现的欲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现代自传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和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尤其在1930年代前后达到高潮。此期自传的面貌和品格发生的显著变化,代表着中国自传的渐趋成熟,也体现了现代中国人自我意识的鲜明特征与时代的变迁。现代自传的这一勃兴,构成了中国自传史同时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景观。  相似文献   
3.
斗鸡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世界性娱乐活动。从历史上看,上至帝王将相、文士武夫,下到贩夫走卒、市井小儿,都曾对其发生过浓厚兴趣。甚至由此还演绎出各种故事,如希波战争时,希腊一位将军就曾组织将士观看斗鸡以鼓士气,结果大胜,而这也成为后来雅典每年一度斗鸡比赛之源头。在中国春秋时期,斗鸡曾引发季氏与邱氏的战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还一度是唐明皇放纵生活的见证(《明皇斗鸡图》),  相似文献   
4.
《传记百科全书》是第一部研究构成“人生写作”的各种各样传记形式的实用性参考书。正如这一跨学科的、具有丰富包容性的术语所喻示的,这部百科全书不仅探索了传统的自传与传记,而且还包括了书信、日记、回忆录、家庭历史等其他人生记录形式。它的辞条涵盖了各种传记文类与亚文类、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各地域的传记资源,以及重要的传记家、传记作品和研究论著。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传记这一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领域的实用、全面而具有前沿性的概览。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巴恩斯为福楼拜立传时,以捕鱼比喻传记写作:“当拖网装满时,传记作家把它拉上来分类,该扔回大海的扔回大海,该储存的储存,或把鱼切块出售。但是,想想那些没有捕获的东西往往比捕获入网的要多”。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构理论是性别研究的重要观点.借巴塔耶的观点,从同质性与异质性、生产性消费与非生产性消费的角度,可以说明19世纪以来同性恋被作为一种科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医学等)范畴被建构的原因.性别研究的某种目的就是指出这种建构的本质,从而提出同性恋者对拥有自主权的主体诉求.  相似文献   
7.
自进入学术生涯以来,杨义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大拓展了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出充沛的学术创造力和无尽的学术开拓精神。至今,他已经出版各类著作30多种,论文近300篇,这些成果都充分体现了他一贯的学术特征和文化姿态,即:积实学以求创新,积专家之学以达致通才,凭中国精魂而与当代世界对话。  相似文献   
8.
镜子自发明以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功用也越来越多,这一点毋庸赘言。可以说,"镜子的用处已经融入到了宗教、民俗、文学、艺术、魔术和科学之中。"我对镜子文化的留心,始于杨正润先生的文章《玻璃镜、透镜与文学》的启发,不过,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委实太少,正如莫芝宜佳指出的那样这位德国汉学家在研究钱锺书的时候.指出了《管锥编》中的"镜子"母题,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部分留洋人士留下了大量游记、日记、书信等形式的自传,他们尤其留意国人及自身在海外的形象问题。这种描述多带有一种自卑和屈辱感,进而体现为对华人以及自身国民劣根性的反思与批判。邹韬奋记录了这种现象与经历,以促使国人自省;朱自清通过实录自己在欧洲的遭遇,真实再现了民族受屈辱的处境;朱湘则在感受屈辱的同时,表达出自我改变、自我发展的愿望,以此进行坚决的抗争。这些自传反映了有志之士放眼看世界的心态和胸襟,在民族文化和自身的剖析中带有民族自强的愿望,是五四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期,中国自传出现了繁盛局面,作品不仅数量庞大,质量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自传者身份复杂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除了作家、学者外,在革命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商人、学生等群体中都形成了自传写作的风气,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多元的人生选择与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