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读项红校长办学思想的有关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触动了我的思考,而且冲击着我的情感,常常令我难以平静。我突然感悟到:教育思想中的魂魄是教育精神。我所理解的教育精神,是指对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为实现教育理想而迸发的创新激情,坚韧不拔的意志,一往无前气概,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理性慈善观和慈善教育同样匮乏的情况下,近代慈善之父熊希龄创办和主持香山慈幼院过程中所秉持的慈善教育思想,弥足珍贵。他推行贫富均等的教育,捍卫教育的公益性,开创了我国近代慈善教育事业;他以身许国,毁家兴学,奠定了我国慈善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他创建了小家庭制教养方式,弘扬天伦之教的慈善教育传统;他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林砺儒(1889—1977年),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近60年。1920—1930年,林砺儒兼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时称主任),着力进行教育改革。聘请了一批优秀教师,试验实行“六三三”学制,自编课程教材,实行男女同校等措施,培养了大批人材,树立了我国中等教育改革的典范,为北京师大附中从优秀到卓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砺儒先生独创的中等教育目的论,  相似文献   
4.
多元和谐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方法的精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也许这些朴素的论断会因太过熟悉,而使我们忽视了其中蕴含的力量。今天,面对探寻素质教育道路上的重重迷津,再回头来仔细咀嚼这几句话,才恍然明白,原来真理就在身边,只是我们缺少发现。60年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辞世,毕生实践与思考的心血凝结成800万字的《陶行知文集》。60年来,在全国各地,在日本、美国、德国,教育者都在研究陶行知,实践生活教育。这一切让我们相信,陶行知和生活教育,绝不是挂在口头的教育标签,而是有着久远生命力的思想宝库。让我们走近陶行知,重温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5.
▲ 令人惊叹的管理研究成果《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他组织了一个21人的研究团队,“花费了15000小时的工作量”,对1965年~1995年30年间出现在《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上的1435家企业进行了逐一分析,发现只有11家企业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并能够保持15年以上。为了揭示其中的规律,他们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竟然分析了数以吨计的企业历史资料和几万页的采访记录。如此顽强的求真精神,能不令人叹服吗?在如此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我们能够忽视吗?更何况书中充满睿智。将《从优秀到卓越》一书,…  相似文献   
6.
◆令人担心的倒不是我国教育出现了悖论,而是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将矛盾和问题视为错误,与“政绩”挂钩,有时为了保护“政绩”,则以为尊者讳的态度来对待问题,当然就不能认真进行“解悖”。◆我国的教育正处在这样一个“范式革命”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对每一项熟悉的基本观念进行反思,这样,我们的改革才不至于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世界各国都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摆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地位,我国政府同样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将其列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四大重要举措之首。为保证本次课程改革“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政府注意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论。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视为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写进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国教育学会“十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实践研究”课题暨DIC国际合作项目,一直与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获得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从2003年第10期起与课题组合作,开辟《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栏目。每期将从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着手,深入研讨有关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期盼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德育现代价值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德育现代价值刍议●梅汝莉一、考察中国传统德育有无现代价值的主要标志(一)必须直面现代德育的挑战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加强德育的呼声日益增高,教育工作者纷纷指出学校德育的可控性、可信性和有效性比以往大有降低之势。有些人认为德育出现的问题与社会处于转...  相似文献   
9.
公立中小学也应吸纳社会资源———北京市部分中学校长的建议梅汝莉1997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贯彻十五大精神,深化普通公立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研讨会”上,与会的北京市部分中学校长一致认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当前,应当着力建立普通...  相似文献   
10.
在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空中课堂再次活跃起来。表面上看,空中课堂意在完成“停课不停学”的任务,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这未必不是打破积习、推进教育创新的一个契机。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磨难,越挫越坚,并形成了“患难兴邦”的独特信念。它突显了中华民族坚毅不拔的精神以及善于在磨难中不断发展的智慧,这也赋予了抗击灾患以“兴邦”的使命。由此,“停课不停学”也成为突破传统教学、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