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围绕中心交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或提供的材料,会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一系列科学探究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从中筛选出那些适合学生探究的、可能会引发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的问题,与提出好的问题同等重要。因此,当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提出丰富多彩的问题后.我就引导学生先给问题分类,然后讨论:在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答案:哪些问题可以当堂进行探究:哪些问题需要课后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探究。这种做法,使学生意识到“要选择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使探究和交流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忽视学生动脑 许多科学课堂上,教师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教师对用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把科学探究等同于“动手做”了。  相似文献   
3.
实验课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枝城市五眼泉乡中心小学武书华(443300)小学自然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课,科学离不开实验。那么,上实验课时,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将这种作用与学生有机结合在一起呢?通过几年的自然教学,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作法。首...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实验指导要适度,如果指导得过于具体,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一切规定死,结论虽不会错,但学生收获了什么就很难讲了。我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教《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选种子,自己设计条件,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5.
活化课堂     
小学科学课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注重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知识进行创造,从而使科学课堂不再孤立、封闭、凝固。1.情境引出问题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让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为科学探究明确方向。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了各种能发声的材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实验指导要适度,如果指导得过于具体,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一切规定死,结论虽不会错,但学生收获了什么就很难讲了。我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教《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选种子,自己设计条件,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7.
自然课中,老师经常把一些学习内容留给学生课后研究。由于这些内容是从学生的基本学习中派生出来的,我们称为“研究后研究”。本文拟从《种子的萌发》一课的教学入手,谈谈对“开展好研究后研究”的实践和体会。 一、一次偶然的“研究后研究” 教学《种子的萌发》,通常采用这样一个程序:先和学生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落脚点。教师应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的交替和补充,使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的低效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一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自由探究活动时,课堂难于掌控。如果教师没有较好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活化课堂     
小学科学课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注重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知识进行创造,从而使科学课堂不再孤立、封闭、凝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