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德育个性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更需完善个性特征,培养创新意识。因此,高校德育的个性化发展意义重大。某些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实施的德育存在观念陈旧、内容死板、培养模式单一等诸多弊端。为实现高校德育的个性化发展,在实施时必须转变培养理念、丰富德育内涵、改革单一培养模式,发挥德育对受教育者发展个性特征和形成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进而为社会培养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上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科导师制对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我国高校尝试引进本科导师制。文章阐述了导师制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的实施现状,指出我国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内涵把握不清、运行机制不健全、师生人数悬殊大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导师制推行进程中在文化基础建设、规章制度健全及导师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高等教育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强势文化作为一种体现人类普遍旨趣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其与高等教育的合理结合符合双方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促进二者结合的进程中,一方面要辩证地对待强势文化,筛选其中适合应用于高等教育中的优势文化进行系统加工、依教育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将其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另一方面要考虑高等教育自身在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规定性和相应实施原则。这样才能推进高等教育与强势文化的合理结合,达到促进高级人才的培养,以及保存、传递、优化强势文化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英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进程 ,概括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一般模式 ,并结合此模式分析了我国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将社会矛盾分析法运用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过程中,把握这一进程中"教师"这个主要矛盾及"教师观念"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利于深刻把握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促进传统师生关系模式向民主、科学的现代型师生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