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武新宏 《青年记者》2007,(18):58-59
中央电视台历时3年,倾力打造的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是一部系列文献纪录片,第一次用纪录片的形式,将500年历史长河中,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过程,立体、直观地展现给观众。《大国崛起》不以呈现一个国家的历史全貌为目的,也不拘泥于历史的枝节和表象,而是更加注重发掘表象背后的本质,注重历史带给现实的思考。在视觉效果上营造吸引力、冲击力,用多元化的叙述手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17集电视剧《校园先锋》,令人耳目一新,是一部不同凡响的佳作。该剧把牵动亿万人心的“高考”这一社会问题,作为主要戏剧冲突,由此展开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思考,笔触深人国民素质、生存价值等有关人性的深层领域,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忧患意识,闪烁着智慧与思想的光芒,流溢着充沛的激情,具有诗意的审美价值。一、关注社会教育乃治国之本。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曾令无数才子为之耗尽青春,因其明显的局限性而遭到有识之士的抨击和不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我国教育制度有了很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最早提出“国家形象”一词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他在1959年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体系》一文中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国内学者汤光鸿在《论国家形象》一文中认为,国家形象是“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某国的总体判断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4.
2012年一部活色生香的美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国人义一次感受到纪录片真实的魅力,也让中国纪录片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之内。其实中国纪录片早在1990年代就创造过一次辉焯,那时的媒体从业者以能从事纪录片创作为至高荣誉。又其实,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早在1922年就已诞生,这就是美国纪录片大师罗伯特·弗拉哈迪创作的《北方的纳努克》——一部最早反映爱斯基摩人生活的人类学纪录片,被誉为世界纪录片的开山之作,也是至今无法超越的经典力作。  相似文献   
5.
武新宏 《东南传播》2010,(8):128-129
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来说,回归国际纪录片大家庭一直是其孜孜追求的梦想。怎么样在融入世界纪录片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价值与品格、在国际化语境中保持本土化的表达,是目前国际化热潮中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可欣  武新宏 《传媒》2024,(6):48-50+52
乡村是具有独特价值与功能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拓展了国产纪录片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呼唤民族集体记忆的实施路径。本文以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独特的内容主题和创新表达,解析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所肩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纪录片50年的成长历程,离不开世界纪录流派与纪录理念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没有阻挡的一马平川的征服,而是贯穿着错时空与本土化的复杂情状与纠结.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阐释中国电视纪录片不同时期风格样式、形态特征与世界纪录理念的复杂关系,从而探究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形态价值与审美走向.  相似文献   
8.
世界纪录片创作一直存在着理性旁观与主观介入的不同纪录理念。而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纪录理念,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存在着一个此消彼长、从相互对立到逐渐交融的衍变过程。受其影响,中国的纪录片创作也一直游走在旁观与介入之间。  相似文献   
9.
武新宏 《视听界》2010,(2):71-72
2008年至2009年,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来说是个丰收期。这两年里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2008年的汶川地震、奥运会,2009年的国庆60周年等,给纪录片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加之进入21世纪的中国纪录片创作理念日趋理性与多元,中国纪录片呈现出进入主流视野、市场化与艺术化、国际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中国》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在中国更是引发持续一年多的"批判"浪潮。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围绕创作目的、纪录理念及文化观念三个层面,分析纪录片《中国》引发关注的复杂原因,探析世界纪录片创作理念的衍变,以及不同纪录理念之间的碰触、纠结、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