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武贵珠 《甘肃教育》2011,(24):83-83
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此话强调了教师“相机诱导”的重要性。事实上,也只有在相机诱导之下,学生才能通过“自为研索”而达到“自求解决”的目的。笔者认为,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探究式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是通过简单的“问答式”引导来让学生获得知识,而应采用恰当的诱导,让学生对文本知识自觉地产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下面。笔者就以《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为例,来谈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相机诱导这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在语文单元教学中恰当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很好地整合教学内容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概念,提高分析鉴赏能力,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从而达到把线性知识转化为综合性的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在语文单元教学过程中,怎样恰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