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字部分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的(五)(六)两节讲的是文字问题,其中包括汉字的构造以及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基本知识;第二册通论(十六)里又讲了古音通假(通假字)的问题。学习这一部分,既要掌握文字的基本知识,又要会解析字形字义。下面我们谈谈学习文字基本知识的重点、解析字形字义的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关于文字知识的学习重点  相似文献   
2.
乾隆撰写的《文津阁记》,简明地介绍了《四库全书》分类印刷和分别馆藏的情况。指出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别人对该文的注释,有几处不妥之处,一一指出。  相似文献   
3.
汉语单句、复句的划分,不象英语那样容易分清,而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但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还是可以分清单句和复句界限的.划分清楚单句和复句的界限,这在古代汉语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近来,我在阅读有关古汉语复句的文章时,发现有将单句误划入复句的现象.现举例作一分析.例如:  相似文献   
4.
《左忠毅公逸事》是清代文学家方苞的一篇著名散文.这篇文章记叙了明末东林党成员左光斗的生前逸事.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安徽桐城人,明万历(神宗朱翊钧年号)三十年进士,曾任御史、左佥都御史.明神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万历二十二年,无锡人顾宪成被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他们的主张和见解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并因此而被称为“东林党”人.左光斗是东林党重要成员之一.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因弹劾魏忠贤而被捕.左天启(熹宗朱由校年号)五年死于狱中.“忠毅”是左光斗死后的谥号.这篇文章记述了左忠毅公生前的两件小事.这两件小事不见于史传,故称“逸事”.逸事同“轶事”,只记述散逸之事,对死者的世系、名字、爵里、寿年以及其他生平事迹,不作全面的记载,它是“传记”的一种变体.  相似文献   
5.
摹状是直接描绘事物形象的一种修辞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随体赋形”、“形容摹写”。对于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情态等各种感觉印象,通过语言文字把它依样模写出来,这就是摹状修辞格。摹状包括摹形、摹色.摹声和摹情等几个方面。摹状可以给人以如同直观的真切感受,在文学创作中运用这种修辞方式,能够取得较强烈的艺术效果。《诗经》中的一些诗句,由于巧妙地运用了摹状修辞法,所以富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历来被人传诵、赞美。例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曾受到孔子的赞赏(见《论语·八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曾得到谢玄的推崇(《见世说新语》);“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小雅·车攻》),颜之推特别喜爱(《见颜氏家训》)。为什么这些诗句能够受人称赞和喜爱呢?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对事物的摹绘维妙维肖,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清代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中说:“夫诗以运意为先,  相似文献   
6.
《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所撰《新五代史》在文笔方面优于《旧五代史》。他撰写《新五代史》往往借历史事件的叙写,体现自己的历史观,其撰写方法常常是在纪传前后加序作论,直接表明自己的见解。《伶官传序》就是写在《伶官传》前面的序,独立成文,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伶官传》记载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好俳优及其宠信伶官的历史事实:伶人周匝、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得宠于庄宗。庄宗常跟他们“戏于庭”;他们也常常干预朝政;有的伶人得官后,非常跋(?),造成大臣们跟庄宗离心离德。后来皇甫晖、赵在礼作乱,李嗣源又背叛了他,庄宗死于伶人郭门高之手。序文就后唐庄宗兴国亡身  相似文献   
7.
示现修辞格常用于文学创作。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示现修辞格,可以创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增强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本文想就示现的美学基础以及有关问题做一些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中附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面的“所”字,究竟属于哪一类词,历来存在着不同意见,这里不想论及。本文只根据“所”字属于结构助词的说法,就“所”字与动宾词组的结合,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训诂学是语言文字学的一个部门。关于“训诂”这个术语,前人有各式各样的解释,但集中到一点,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即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解古书中难懂的词语的意义。清代学者戴震在《古经解钩沉序》中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小学文字者也。由文字以通乎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之适堂坛之必循阶而不可以躐矣。”戴震的阐述以及所运用的比喻,深刻地说明了训诂对于理解古文思想内容的重要作用。古代训诂著作,积累了丰富的训诂经验,形成了一些训诂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文言文教学工作,尤其是词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就训诂原则及其运用问题谈点看法。 语言的社会性原则,是训诂原则之一。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这就是语言的社会性。根据语言社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为古代作品的词语作注释时,应注意词语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词语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是语言社会性的具体表现。解词切忌脱离词义的社会性去主观臆断,必须注意词义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清代王引之在《经传释词序》中指出:“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这是说,对于词义的解释,如果只能在此处讲得通,而在别处再也找不到同样的意义,这种解释是不符合语言的  相似文献   
10.
乾隆《避暑山庄后序》内涵厚重、思想深邃。它的内容及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阐述了康熙皇帝对弘历的特殊关爱以及弘历对皇祖无限景仰的深厚情感。其二,阐明了康熙《避暑山庄记》的思想内容以及乾隆对皇祖康熙建山庄政治用意的理解。其三,阐述乾隆告诫子孙要牢记皇祖"诘戎、绥远、崇朴、爱物(包括爱民)"的教悔,不要把避暑山庄看作是休闲玩乐之所,更不要步汉、唐某些帝王破国亡家的后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