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在数学课上,我们不难发现,当课堂练习或课堂作业结束后,同桌或前后座的同学之间总喜欢互相议论,争执一番。此时,有的教师因怕影响课堂纪律,怕浪费教学时间而加以呵斥禁止。笔者以为,不妨就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议一议,争一争,此时有声胜无声。习题练习完后,学生急需知道是对还是错,他们求正心切。教师可让他们对一对,议一议,使他们在争解法,校正答案的过程中,各种思维火花相互碰撞。能产生因“共振”而产生的“增值”效应——知道错了想了解应该怎样做,形成“纠错”的积极心理状态;处于似懂非懂状态的学生。可能因同学的点拨而产生“顿悟”现象,这种“悟”出的知识比老师讲懂的知识,更具潜在的功效;而做对的同学也能在争辩的氛围中体味到成功的乐趣,进发出无比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
诱发兴趣。 2.针对性:把握重点,针对难点,有的放矢。 3.阶梯性;由浅人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4.灵活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 5.对比性:加强联系,比较异同,突出本质。 6.变式性:条件变化,结论发散,触类旁通 7.实际性:面向全体,照顾个别,难易适中。 8.实践性:联系实际,手脑并用,培养能力。 9.综合性:新旧联系,知识技能,综合检测。 10.创造性:激发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口数学作业设计十性@段素珍$江苏兴化市茅山中心小学 ~~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优化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当它走进数学课堂,数学不再枯燥乏味神秘,而是变小课堂成大世界,且是如此美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