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虽说诗无达诂,但释古人诗还是应紧紧扣住诗文中的具体意境和主题来解释诗中语句。单纯的词语选项方法解读古诗,有时就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从闲逸的本质和内涵上深究,闲逸蕴涵着作为人生价值中的诸多思想:顺其自然、逸然自适、自由存在、适意人生等。这些思想与以儒、道、佛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隐逸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肇基于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独特的审美观念。因此,闲逸既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处世态度,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一个侧面,同时,闲逸本身又是一种艺术审美理想,体现着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闲逸词是古代文人闲逸生活理想的心灵化抒述。  相似文献   
3.
意境与情趣是评价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将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荟萃在一起,与园林中山水、泉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种新的空间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同样具有意境美与情趣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是诗画与园林的结合,园林是凝固的诗,又是立体的画。中国古典园林的情趣,是把古诗文、历史传说中的意境赋予园林景观之中,使之具有古风雅趣。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历朝历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以儒学为治国的主导思想。清王朝虽然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与政权,但也极为尊崇儒家思想及其治国方略。清帝崇尚儒家"大一统"思想,反对封建割据,努力维护国家的统一。但在对待民族问题上,却根据清政府面对的具体情况,提出与前人不同主张,并确立了新的民族观念和民族政策。始自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到朱明王朝,一直按内华夏、外"四夷"的传统观念,采取"严华夷之防"的政策,修筑长城或类似的边墙,把中原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分割开来。结果民族矛盾越来越深,战争连年不断。清朝统治者,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既吸收儒家"大一统"思想,又突破了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内外"、"华夷"之别的传统观念,提出"天下一家"、"中外一家"的主张,摒弃修筑长城的民族隔离措施,代之以"修德安民"的温和政策,并通过"举木兰秋狝,诘戎绥边"、"建避暑山庄,怀柔远人"、"兴教修庙,安抚众蒙古"等具体实践,收到了大清王朝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百姓生活安宁的卓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避暑山庄虽然以山得名,然胜趣实则在水。水赋予避暑山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以生命和活力。本文拟从审美视域观照避暑山庄水色、水声、水势、水泽之妙趣。  相似文献   
6.
试谈唐宋闲逸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闲逸词与豪放词、婉约词、风雅词不同,它不是一种流派,也不是某一、二位词人的专长,这类词散见于各家各派的作品之中.从主题和内容上看,闲逸词主要是写隐逸生活,或表达对世俗的厌倦,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闲适词,也被称之为渔隐词或隐逸词.这类词兴起于中晚唐,北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南宋时期盛行于词坛,其发展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丰富、造型优雅,除了具有多方面的实用功能之外,其建筑形象还蕴涵着独特审美意义。避暑山庄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优秀传统,不仅汇集了中国古典园林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殿阁楼台、轩馆斋室、廊桥亭榭、寺观塔碣等,各种类型应有尽有,并且充分发挥了园林建筑造型变化多端的特点,将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形成了避暑山庄"依松为斋,则窍岩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园林基础上形成的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继承了中国园林的优良传统,其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继承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与顺乎自然的传统、继承中国园林以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传统、继承中国园林建筑造型与自然风貌和谐统一的传统、继承中国园林以花木为点缀美化园林的传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