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读《教育艺术》1999年第7期载《苏东坡与素质教育》,对苏轼名字的寓意,特抄录苏洵《名二子说》,以供参考:“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苏洵的意思,“轼”是供人扶手,不比车的必要的那些部件;然而缺了轼,车又似乎不算设置完善。显然,苏洵是以深刻的阐释表达他对儿子的勉励和警戒;流露出慈父般的一丝忧虑。而对苏辙呢?“辙”是车道…  相似文献   
2.
读《石榴》这篇精湛的状物散文,处处感受到郭老这位革命文艺家、历史学家当年战斗的风姿,壮美的情怀,以及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和精到深邃的观察力。篇末注明的写作时间是“1942年10月31日”。当时郭老在中共南方局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与重庆文化界的进步人士一起,为坚持伟大而艰难的抗日战争努力奋斗。他曾说:“目前的中国乃至目前的世界,整个儿是美与恶、道义与非道义斗争得最剧烈的时代,也就是最须得对于斗争加以维护而使其发扬的时代。”(1)这是他身体力行的话。仅在1942年1至9月,他就连续写出了《屈原》(1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