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笼统模糊,功能不全等弊病是造成语文教学训练不实,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落实素质  相似文献   
3.
“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可以是预习新课,巩固新课,复习旧课,形式不一,要把自学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朱作仁教授的这段话(见《朱作仁语文教学研究文集》第73至74页)说出了预习与自学的密切关系,培养自学能力是预习自身固有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课例] 《海上日出》(九年义务教材第十册)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大家熟知的练习——用“光亮”和“亮光”、“光芒”和“光彩”两组词语选词填空。很多老师都会把这一练习放在课堂上作为作业辅导引导学生比较、填入句子。有些老师还会突破课文范围设计语句让学生作更广泛的应用练习,以鉴别学生是否真正分清了“光亮”和“亮光”、“光芒”和“光彩”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答问,在本文中是指学生为了回答教师的问题而进行的表述,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答问是学生语文学习成效及其个体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是师生互动沟通的重要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  相似文献   
6.
“用教材教”已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的基本理念,并进而成为其课堂实践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然而,实践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在使用“用教材教”这一标准进行评价时还存在着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的情况。明确“用教材教”的评价要点,是衡量语文教师对该问题认识深度的标尺,也是促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读者品格目前没有专门的研究成果,但有可以借鉴的相关观点。《阅读史》引用爱默生的一句话“会读书的人应该是一个发明家”[1]概括了读者的力量,认为好奇的、机警的读者能够促成文本诞生,从中获得启示,衍生其意义,并且创造出丰富的可能性。《阅读的艺术》一书更广泛而深入地探索了阅读的本质和价值,列出了“好奇心”“耐心”“勇气”“骄傲”“节制”“正义”等章节[2],这些章节名称正是对读者品格的概括,作者把阅读的艺术归结为一组独立又关联的理想的读者品格,  相似文献   
8.
亲爱的读者朋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走过了近一年的时间,参与首批实验的教师大胆实践和探索,努力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转化为教学行为,创造出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经验。为了及时总结首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并为更多的实验教师走进新课程提供服务,我们从38个实验区推荐来的500多篇优秀案例中遴选了30篇编辑成“新课程优秀案例专辑”,奉献给广大读者朋友。本专辑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专家访谈,课程专家就新课程实验中教师关注的一些问题答本刊记者问。第二部分是教学设计,共15篇,涉及小学、初中多个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生物、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每篇都贯穿相应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叙述精要,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部分是特色案例,共7篇,各篇均抓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新理念指引下课堂上的新气象。第四部分是评析与反思,共8篇,聚焦精彩教学片段和典型问题进行评点与剖析,不乏引人深思之处。我们认为,这些案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某些细节可能有待推敲和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每篇都在一定程度或层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都有令人兴奋的亮点,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案例,是先行者为后来者树起的坐标和书写的启示录,是理念与实践如盐溶于水的鲜活文本。如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追求言意兼得,但教师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对于言意矛盾的认识不足阻碍着言意兼得的目标达成。 言意矛盾是指语言与心意之间存在的差异、距离或不对等。古人有“立象以尽意”之说,把“立象”视作解决言意矛盾的方式方法,这是从写作的视角提出的。对“立象以尽意”作出重大革新的魏晋玄学派代表人物王弼就“言”、“象”、“意”三者的基本关系明确指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这段论述中的“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可以对应阅读的过程,为阅读理解中言意矛盾的破解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即从“寻言观象”到“寻象观意”,经历看到象和看透象的过程,充分发挥象的中介作用,理清“言-象-意”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阅读教学追求言意兼得,但教师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对于言意矛盾的认识不足阻碍着言意兼得的目标达成。言意矛盾是指语言与心意之间存在的差异、距离或不对等。古人有"立象以尽意"之说,把"立象"视作解决言意矛盾的方式方法,这是从写作的视角提出的。对"立象以尽意"作出重大革新的魏晋玄学派代表人物王弼就"言"、"象"、"意"三者的基本关系明确指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