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rama originated in the ancient Greek Fesfival acfivity inGreece in the 5th century B.C,As one aspect of literature,drama is different from fiction and most poetry in one essentialway.It is meant to be performed,The word“Drama”was derivedfrom the Greek verb“dran”(to aet or to do).Therefore some  相似文献   
2.
我和徐伯昕同志相交了45年。我们在汉口、上海、香港等地一起工作的情景又历历在目。 1938年5月,我考入汉口生活书店。那时我们热情地从事抗战宣传工作,在店内组织歌咏队、读书会、办宣传抗战的壁报等等。有一次,我这个在美术学校读过一学期书的“三脚猫”,为壁报画了一幅宣传抗战的报头,引起了伯昕同志的注意,问张又新这是谁画的。张又新告诉了他,他似乎对这报头很赞赏。这算是  相似文献   
3.
评论界普遍关注艾.辛格长篇小说中男性“忏悔者”形象,肯定了这个模式化的角色对凸现小说“背弃?回归”主题模式的同构性意义,并高度评价了辛格为捍卫犹太传统文化所作的贡献。然而,在辛格的长篇小说中,女性人物往往被扭曲和异化,极少得到正面关照。在《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作者肆意将女性人物扁平化,将丑陋、愚蠢、冷酷、贪婪、放荡等品性浓缩到她们身上。这样,男性主人公与女性人物的各种关系,隐喻了他曾经被诱惑,然而最终能够顿悟自救,浮出世俗欲望的层面,完成信仰的回归。这种彰显男性主人公弃恶从善,浪子回头的叙事策略充分暴露了作者隐匿的男性立场。这种男性叙事话语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现象,它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十分强调身份意识(契约意识)和伦理意识的犹太传统文化本身就呈现出典型的男性色彩。透过辛格的男性创作立场,我们捕捉到小说中渗透的犹太文化元素,也感触到辛格这位“最后的犹太作家”对犹太传统男性文化的独特承袭。  相似文献   
4.
辛格代表作《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中的犹太少女燕特尔,为了学习犹太教法典,女扮男装,但最终迷失自我,被迫放弃了理想和爱情。以拉康的"镜像阶段"论解读,燕特尔荒诞行为表层之下所遮掩的是悲剧性心理冲突和精神异变。《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女性在犹太传统文化中的真实处境,也折射出犹太传统文化的男性特色。  相似文献   
5.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被誉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他在作品中塑造过许多女性形象,她们要么是受到褒扬的贤妻良母,要么就是遭到贬抑的祸水红颜,评论界普遍认为辛格的创作昭显鲜明的男性立场.然而,其短篇小说代表作<女扮男装求学记>中的燕特尔却迥异于辛格模式化的女性形象.通过运用荣格的"阿尼姆斯"原型理论解读燕特尔,探究她的种种怪诞行为,可以发现其异特的思想和行为根源于"阿尼姆斯"原型统摄的心理环境,她最终选择放弃,悄然遁离拜切夫镇.正是自我意识在"阿尼姆斯"原型投射下与犹太传统社会意识冲突碰撞的必然宿命.从心理学角度考察燕特尔的精神世界.洞悉其最自由的心灵体验,拓展了辛格小说人物研究的视角和维度.  相似文献   
6.
保罗·奥斯特作品《密室中的旅行》展现了主人公布兰克先生的自我迷失与身份探析之旅,主要表现在作家布兰克先生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其作品中的人物遭到神秘力量的变形与控制;物的标签被打乱带来语言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Blank意为"空白"、"迷茫",人如其名,在密室中的布兰克先生(Mr.Blank)只能迷失在无望的自我身份探析之旅中。  相似文献   
7.
<傻瓜吉姆佩尔>是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的代表作.在作品中,吉姆佩尔通过对上帝的模仿和对犹太宗教伦理诫命的躬行履践,表达了自己深笃的宗教信仰.辛格以吉姆佩尔蹇舛的生命苦旅,阐释了犹太宗教伦理的内涵,并试图以此唤起已经"世俗化"或正挣扎在边缘线上的犹太人的民族认同感,复活日益淡薄的犹太民族宗教信仰和传统道德标准,从而求得犹太民族精神的复兴,对解决现代社会的诸般问题也深具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8.
<庄园>是艾·辛格表现"回归"主题的长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从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的角度看,<庄园>是一个以空间象征为框架的符号系统.主人公卡尔门穿行于其中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空间都是蕴涵象征意义的符号单位,它们分别象征了犹太传统、非传统、反传统和非反传统.这些符号所表达的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内涵构成了矩阵式的对立与矛盾,即卡尔门在逐渐失却却又力图保持民族个性的过程中与非传统、反传统的矛盾冲突,直至达到内心的平衡回归传统,从而建构了完整的矩阵模式.符号矩阵模式的运用既是<庄园>一书的主要叙事特色,也折射出辛格对犹太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怎样持守民族个性问题的深刻体察和思索,昭示了他对存续犹太民族传统所秉持的坚定态度."回归传统"是辛格向裹挟在世俗文化中的现代犹太人发出的深情召唤.  相似文献   
9.
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通常不易理解,本文提出了将解释概念和讲授思考过程相结合的教法并讲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备战酷暑,收获金秋。在紧张激烈的高三,我们不知多少次在梦里描绘着新奇的大学校园,神往着梅贻琦先生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的学府。我们企盼着自由浪漫的生活,企盼着将一生中的精华凝结于大学。然而,从高三来到大学并非就意味着你完成一个高中生到大学生的心理转变。有不少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面对全新的城市生活心生怯意;有不少学子认为大学就是放羊,从此开始游戏人生;还有的同学因为自己考分和学校的不对应,始终难以找到心理的天平,从而在郁闷中度过。那么,就让我们事先做好心理准备,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完美三级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