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消解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边界所划定的"差异原则",是"科学美"这个老问题面临的新语境,这个新语境的特点表现为对学科中心主义的解构和反本质主义.但自然科学家关于"科学美"的论证存在理论误区和价值论错位:自然科学成果所带来的创造性愉悦与审美愉悦不可等同;而美学就其学科而言,其本身并不是美的,不是经验性实际审美的对象.美学的探求目的指向真,它带有所有理论学科共同的抽象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三本世纪上半叶在美学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克罗齐的直觉表现主义的影响渐渐超过了移情主义学派。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本来是没有什么主客体关系好讲的,因为其宗旨在于对人的潜意识进行心理分析。不过,当它涉足美学之时就不能不关系到审美活动,所以还是有个主客体关系问题,不是有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性欲升华”说嘛。在这方面我们就不必去多说,不过迈过弗洛伊德的美  相似文献   
3.
英国文化研究之父雷蒙德·威廉斯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文化的定义:一是“知识—文献”的形态方面;二是社会“整体生活方式”方面;三是“理想化”形态方面。从文化与文本的关系来看,其第一方面为文化直接呈现为文本的形态;第二方面为文本的背景,即上下文(context,语境)形态,生活的实践方式或不直接呈现为文本,但总可以找到与文本的这样那样、或远或近的联系,所以有“社会文本”之说;第三方面为文本的潜在方式,或“预文本”方式,某种主体文  相似文献   
4.
90年代的学术史风景与“80年代的教训”紧密相关。80年代把“哲学史”的研究分为“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旨在抑“经”的历史客体性,扬“我”的现实主体性。“六经注我”是“后红卫兵现象”,必须对其在学术上造成的后果进行清算。这一阶段学术史成为问题一方面取决于学术的重负、学科的分细、趋向于宏观与微观两端,另一方面取决于从封闭到开放,面对着全球“现代—后现代性”文化语境,长期承受高压的“主体性”一下子膨胀起来。90年代学术史面对着“整理国故”、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读“经”救国、尊孔济世等新历史语境。这里有两个关系误区:一是学科对象(“本文”)与“学术史”的关系,两者都成为“史”,但后者对前者是历史中的“我”与“经”的关系;二是当前的“我”与前二者的关系即学术史的客体性与主体性的关系。学术史研究存在着“研究之研究”与“研究本身”的不可颠倒的“本”、“末”关系,对海德格尔的文献研究是为了本文的解读,而本文解读仍不是取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摘之窗     
教育理念的坚守与创新同等重要杨兴林马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育理念的坚守与创新同等重要。坚守体现在对教育文化及其价值追求的秉持与传承,创新体现在适应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三大批判是支撑他哲学体系的主要构架,其中《判断力批判》的上卷是美学.美学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是判断力与其他两大批判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一般的提法就是判断力怎样成为沟通其他两者之间的桥梁.这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上卷"导论"中用整整九节加以阐述的.这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美育代宗教"命题存在学理误区,潘知常代之美学神性维度是以海德格尔式现代审美救世主义颠覆其古典席勒式的美学救世主义。不同于宗教,美学的信仰维度应该是真与善,"真"既是科学的真理,也包括从现实日常生活中提炼的真情,甚至包括各种不同宗教教派中某些教义经过改造可纳入(适应)世俗的某些真缔。宇宙之真性系着于无限之神性,而善作为人类社会有限价值消解于无限之中,美则在"无名""无言"中被无限赋予"天地大美"非造神主义之客体神性。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认识论中主客体关系是用来表明辩证关系的一个范畴。它在美学上用以揭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即人在欣赏现实美或艺术作品的美时产生美感,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这样一种关系是从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的一般关系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三、文化问题之大在当前语境下,“文化问题之大”除了以上说从文本到语境到文化的思路外,后现代文明中新技术应用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新媒体使文化与产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文化工业”或“文化经济”。如法国文化部长杰克·朗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历史主义批评”之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澳大利亚崛起的后现代学批评思潮。它的化背景为新史学、化唯物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它以历史化的各种话误实践,如学、人类学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互性”,以及历史的“本化诗化”表现出历史相对主义之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