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一位杰出的诗才。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色彩斑烂,意境优美;他的诗,形式多样,不拘成格,生动活泼,富有民歌气味,在万紫千红的唐诗百花园中,确是一朵耀眼的奇葩。千百年来,他的诗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赏。 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除提到李白、杜甫外,尤其称赞李贺,  相似文献   
2.
王凡《读<古汉语虚词>》(载《中国语文》1983年第4期)在评述杨伯峻先生《古汉语虚词》关于“彼其”的解释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彼其、此其、是其、夫其’这类现象,实为古汉语中的同类近义词连用现象(即同属一个词类、意义相近的两个或几个词的连用),这种连用现象,成为古汉语复音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个看法实出于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该书上册“其”字条认为“彼其”(或作“彼已”“彼记”)“夫其”都是“复语”,并批评毛、郑以下释“彼其”之“其”为语助者是“误甚”.该书下册“此”字条亦谓“此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儒家诗教在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弄清儒家诗教的实质及其作用,是关系到如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大问题。一 近阅王启兴同志《论儒家诗教及其影响》(载《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一文,觉得该文对儒家诗教的评论不够公允,而且是浮光掠影式的评论,并没有全面把握儒家诗教的实质,尤其是他把儒家诗教定为“政教工具论”,是欠妥当的。本文着重就“政教工兵论”这一问题,略述浅见,并与王启兴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诸子中,儒墨两家喜欢谈诗(诗,指《诗经》,下同),而尤以儒家为最。孔子是儒家的鼻祖,又是最早聚徒讲学的人,十分重视诗的教化作用。在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一书中,有十八处提到诗,而且,他在谈诗时,不用方言而用当时的普遍话——“雅言”。“子所雅言,诗书执礼。”(《论语·述而》,以下所引《论语》原文,只注篇名)可见,孔子谈诗时的态度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另外,孔子多次劝告弟子们要学诗,还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经传释词》“所”“可”互训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引之《经传释词》释“所”为“可”,释“可”为“所”,前人已有怀疑。本文认为:“所”为指示性代词,“可”为副词或曰助动词,词性不同,用法各异,在音韵上亦无多大联系。“所”“可”互训,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6.
夕阳一词,始见于《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所谓“度其夕阳”,是说开辟山的西侧,以扩大种植的土地.“夕阳”,本指山的西侧,这是因为山的西侧为西下的太阳光所投射的缘故,故《尔雅》云:“山西日夕阳.”《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日之夕”,即太阳落山之时,故牛羊下山归家.可见,夕阳原先只不过表示日在山之西侧即傍晚之意.  相似文献   
7.
老子美学的特征是什么?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曾有专节论述,认为在那“无为而无不为”的“道”中“包含有对人类审美和艺术创造活动的特征的深刻理解,或者说和这种理解相通的东西。”《中国美学史》的作者,虽然从哲学高度对老子美学的特征作了理论概括,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老子美学的特征是什么,也没有表明老子是否有独立完整的美学思想。因此,对老子美学特征的认识仍须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词气、训诂与音韵——《经传释词》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气、训诂与音韵三者关系至为密切,在解读古籍、尤其是解读先秦古籍中的语词时,尤当注意。以王引之《经传释词》为例,评述该书在运用词气、训诂及音韵来解释语词时的得与失。凡其所得,皆在于作者能通词气、明音韵、达训诂,三者统而观之、交互为用,故释词解语,所到冰释;凡其所失,即在于作者不能将三者统筹兼顾而以主观为之,故往往扞格难通。  相似文献   
9.
“元典”这个词,最早见于《汉书》,其中的“元典”是指上古的典籍律历,以及其中所含藏的思想观念,即大善、最高层次的善德。历史上每一部伟大的文化元典,同时也是蕴含着最高善德的经典;它既有深刻而广阔的原创性意蕴,又在某一文明民族的历史上长期发挥精神支柱作用。远古圣人创作律历,不仅是为了教人歌舞,教人按季节劳作养生,更重要的是通过律历培养人的三种基本道德:正直、刚克、柔克。  相似文献   
10.
《容斋随笔》(以下称《随笔》)作为宋人的一部笔记体文集,记录了许多有关语言文字的资料,本文对《随笔》中的语言文字观念及其在音韵、训诂、语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综述与评价,以备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