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发夹     
毛玉玲 《学语文》2003,(14):10-11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根据据战国时期出土的竹简,结合词义引申,论述“是”字用作判断词始于先秦时期,并从“是”字的意义及语法特点,提出辨析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发夹     
听说陈伟,是因为他出了名的淘气;认识陈伟,则缘于一次学年末考试。  那次,我们班的教室被用作四年级的考场。下午,我刚进校门,一群孩子就拥上来告状说教室后面墙上被人用墨汁画了一个“三毛”。有个孩子说是陈伟干的,几个“积极分子”没等我招呼,便急匆匆地找来了正玩得忘乎所以的陈伟。  他满脸通红,不知是剧烈运动的原因,还是因为紧张,或许已预感到“大祸临头”。他眼里有一丝慌乱,但依然掩盖不住那种十足的顽皮与灵气。说实话,我并不讨厌这个孩子。我没说什么,只是问他,能不能把画给擦掉,他赶紧点头,并主动提出要加…  相似文献   
6.
7.
明代,名家杨升庵、兰茂等的音韵学研究打开了云南语言研究的山门。本世纪四十年代,西南联合大学的语言研究者由于战乱从城市走向山寨,开了云南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先河。五十年代,云南语言研究冷静了一阵,六十年代由于大家所知的原因而被冷落。八十年代,改革的浪潮在云南语言学界激起了回响。这以后,出现了语言研究全方位的跃动。出版了《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修辞探究》、《艺术语言学》和《语言学导论》等一批很有影响的专著和教材。同时,发表了大量有理论探索意义的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和发展的时代相合拍,显现了云南语言研究者的艰苦探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段玉裁在《广雅疏证序》中说:“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其重于得义,得义莫重于得音。”这就阐发了形音义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声音在训诂中的作用,明确地提出了“因音以得其义”的训诂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美玉  吴秋萍  毛玉玲 《学会》2001,(10):46-46
矽肺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有害粉尘而引起肺间质广泛纤维化的疾病,是严重危害工人健康的职业病,由于病因和病情发展与其它临床疾病不尽相同,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亦有其特殊性.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所谓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现代汉语方言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因此每一种方言都可能保存一些古词语的读音和意义。如:粤语、客家话和闽南话保存有古鼻音韵尾-m、-n、-η和入声韵尾-p、-t、-k,闽南话和闽北话保存有上古舌头音和舌上音不分,轻唇音和重唇音不分的特点。在词汇方面,各地方言中也保存有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