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已然或为组织的核心资源,知识资本成为社套的主要财富,谁拥有更多更新的知识,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占优势。由于学习的价值日益凸显,正如壳牌百油公司的企划主任德格(Arie De Geus)所说:“惟一持久的竟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竟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强调统一指挥和集权领导的组织就显得力不从心,具有扁平化、网络化明队工作化的新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综合高中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东部沿海地区。目前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遇到了诸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综合、教学管理不配套、师资力量不到位、保障条件不充分等困难。西方国家综合高中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经过5年的震荡和调整之后,2005年文综历史试题在题型、题量及分值上趋向稳定,命题水平日臻完善。本文旨在通过对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解读,探讨高考命题的基本特征,为2006年备考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一、解读:2005年文综高考历史命题特征 (一)基础性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都在《考试大纲》范围内,属于教材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体现了高考命题基础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学年制而言,学分制具有计划性、灵活性、自主性的特点。西方国家学分制以美国的完全学分制、日本的学年学分制、德国的积点学分制为典型。在立足我国化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综合高中学分制改革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对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综合高中在我国得以兴起和发展,但对于什么是综合高中却是见仁见智。目前国内学者对综合中学内涵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所谓综合高中,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相互渗透,以市场需求、服务社会为培养方向,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一定职业技能为目标,融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于一体的新型高中办学模式。这一定义明确了综合高中的本质在于普职沟通、渗透,实际上,综合高中在实践中已形成普教、职教、成教等相互沟通与渗透的体系,因此有的学者认为“综合高中的最终属性应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雏形,最终的职能是肩负社区教育发展的任…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学年制而言,学分制是一种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竞争性、选择性、自主性等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有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和积点学分制等几种不同类型。西方国家综合高中实行的学分制,以美国的完全学分制、日本的学年学分制、德国的积点学分制为典型。我国综合高中在借鉴西方经验、推行学分制管理的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取学年学分制与积点学分制之长,逐步形成选课制和弹性学制相配套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包括心理特征、风俗习惯、思维类型、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它虽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触摸,仿佛无所在,却又无所不在,既隐身于传统文化之中,也现形于当代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综合高中是指现代高中教育中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鼎足并峙且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于一体的新型高级中学。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高中现已初步形成以下六种办学模式。(1)分段分流模式,即根据不同的学段进行分流。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二、一分段,高三分流”型,即“2+1”型;另一种是在高三下学期进行分流,即“2.5+0.5”型。  相似文献   
9.
学分制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是相对于学年制而言的,学年制是学校用年限和课程来衡量和控制学业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即以学分和课程来评价学业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有利于综合高中课程的实施,使“个个有发展,人人能成才”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综合高中培养目标的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综合高中学分制改革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对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史是“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之外新添的第四块基石。”社会史试题在高考中的出现是当前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代主题的反映,是传统史观向现代史观转变的呼应。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它以选择题为主,以社会史作为情境考查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形式为主,已为今后高考命题的重要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