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纵观语文教学,无论教师强势,还是教师自我放逐,均是教师“不在场”之表征。教师缺失,给教学带来不少“寒颤”。为此,教师不仅需要“在场”,而且必须在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读者与编者之间“在场”,从而使语文教学走上健康之道。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只要有教学,就必然会有考试;有考试,就必然需要命题。同样,只要有命题,就必然会有解题;有解题,当然就存在着析题。为此,不少学校、众多教师,都把“命题·析题·解题”当作师资培养、教师能力提高的重要抓手。其实,我们更应该作一点“上位”思考,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来看待“命题·析题·解题”的重要性。因为,“命题·析题·解题”关乎日常教学的展开与评价,关系到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与成长,涉及全体学生的学业水平与个性养育节点,它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荣生先生在关注阅读教学时提出了"两个转向"的观点,即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更为关注教学内容,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更为关注学的活动。在他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点其实无非两个:一是合宜的教学内容,二是有效的教学组织或者有效的教学设计"[1]。确实,语文教学有效与否,关键看这两者做的如何。因此,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角度,我们应当审视从文本中选择哪些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又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来呈现这些内容。审视当下的文学作品教学,梳理下来,大致有两点相通。一是课堂教学设计,始终把作品当作是作者意图的一种呈现,抒写的是作者对所叙内容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正如法国作家孔巴兹所言,教育学应该是精神生态学,“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新一轮课程改革,高扬生命的旗帜,而让学生共同感受新课标的核心魅力,那就是感悟生命、飞扬生命,开掘激情、张扬激情。由此演绎出众多的教育内涵: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是一种“对话”等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视教育过程中“视界融合”为时尚。教学时教师力图追求如此境界:从学生和文本各自的“视界”出发,通…  相似文献   
5.
《学记》如是记载:“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即良冶的儿子未必一定学习冶炼技术,可以凭个人的兴趣去学习裁缝技术,同样,裁缝的儿子也可以学习冶炼,一切由学习者根据个人兴趣而定。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种种负面的教学行为,而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教学主体的缺失。教学主体缺失具体表现为“外在强制的教学主体的丧失”与“教学主体内在的自我迷失”,它们都直接制约着教师、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仿写 ,是考试中时常出现的一种题型 ,尽管在具体的测试中题型、要求等有所变异。从考试的题型看 ,由初始的“对偶”句选择题型发展到现今的想像类主观表述题型 ,具体可细分成嵌入式 (1999年高考 )、命题式 (2 0 0 0年高考 )、续写式 (2 0 0 1年高考 )、开放式 (2 0 0 1年春季高考 )等。从仿写的对象看 ,由提供一个仿写的示例而后依据示例另选一个对象仿写 ,到提供一组示例另选一组对象仿写 (如 2 0 0 2年高考题的仿写 )。从仿写的要求看 ,由单纯的句子仿写演变为与修辞等结合的仿写。但总体而言 ,仿写其实并非一种新的题型 ,而是一种古已有…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在《求甚解》中申明:“国文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可是主体究竟是学生,教师的实施方法无论如何精到,如果学生只还他个‘不动天君’,也就难有很好的成绩。”宋代先哲朱熹则说:“教人来见意趣,必不乐学。”这些言论,从反面总结主体兴趣凋动的重要性。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自从有了班级授课制 ,就有了班主任。为此 ,许多的教育工作者 ,都从各个方面、不同领域 ,在探索、研究班主任的工作 ,总结出诸多的工作经验。那一篇篇班主任教育工作经验总结的文章 ,大多是实践教育文化的产物 ,是“成人文化”胜利的凯歌 ;那一个个教育中学生的故事 ,无论是理智的启迪 ,还是温情的感化 ,读来都能让人唏嘘。然而 ,在这许多的经验总结中 ,很少有站在学生的角度 ,从学生的文化特征出发 ,来审视班主任的工作教训 ;而且 ,中学生总是作为错的一面存在。事实真的如此 ?不见得。这里我想提醒我们的班主任 ,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