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再让学生操作验证,将学生分成10组,每组发给实验材料:每组大小不一的空圆柱、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各一个,适量沙子。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马上得出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倒满,说明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最后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学案例]   A教师:   “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明显多了起来,这是可喜的。但是,活动的设计往往深度不够,缺乏探索性。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听了几位老师上的《圆锥的体积》一课,在探索圆锥体的体积时,都安排了动手操作活动,虽然都通过操作得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但是,操作活动的深度却有很大差异,教学效果自然也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课堂上学生的操作活动明显多了起来,这是可喜的。但是,操作活动设计的深度往往不够,缺乏探索性,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听了两位教师上“圆锥的体积”一课,在探索圆锥体的体积时,都安排了动手操作活动,但是,操作活动的深度却有很大差异,教学效果自然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