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引用是有意借用现成的话(语录、诗文摘句、格言、成语、谚语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描写事物,说明观点或驳斥别人的观点的修辞方式。研究者已经从不同角度把引用分为许多小类:从是否注明出处分为“明引”和“暗引”;从看法与引文是否一致分为“正用”“反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书籍、报刊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引文末尾标点不规范的现象:该点的没有点;不该点的却点了;该点在引号内的却点在了引号外。所以,正确处理引文末尾的标点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处理引文末尾的标点时,应该考虑三点:一是引文末尾需要不需要加标点。如确定为不需要加标点,则下面两点可以不再考虑;二是引文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的科学规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的渠道及表现有:越来越庞大的网民群体是其主体渠道,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是其客体渠道,影响巨大的传统媒体是其传播渠道,特定性质的社会方言是其语言渠道。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的规范对策主要有: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动静结合的规范机制,增强语言使用主体的语言规范意识,加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且行且珍惜"流行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网络事件的触发、网民仿拟的推动、出处挖掘的影响、心灵共鸣的激发和诗意表达的扩散等。  相似文献   
5.
6.
7.
如果善于对流行文化元素进行仿拟,可以使新闻标题更加新颖、醒目、亲切,使新闻更加贴近读者,吸引读者。 善于发现有价值的流行文化本体  相似文献   
8.
林纾的小说翻译是一种阐释活动 ,他所阐释的文本就是小说的原作。由于翻译这种阐释形式涉及两种语言 ,而每种语言各有其妙 ,不可能完全准确传神地阐释 ,而林纾不懂西文 ,对西文之妙的领略体悟就更加困难 ,再加上林纾所处的时代 ,他的独特经历 ,都使他不可能很好地认识西方社会 ,不可能对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了如指掌 ,在翻译中只好以他自己熟悉的中国方式来弥补这些不足。所以他所受到影响的文化传统在阐释中的作用就显得尤其强大。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所积累下来的内在的存在和文明 ,具有相当强固的承继力量、持久功…  相似文献   
9.
汤玫英 《生活教育》2014,(12):47-48
本文以陶行知的"接知如接枝"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接枝"的问题。主要包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与学生的欣赏基础对接、与学生的信息手段对接和与学生的写作实际对接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借代是一种古老的辞格。在古诗词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解读古诗词时,要注意理解其中包含的借代手法,才能更深地领悟诗词的妙处。下面列举几种古诗词中常见的借代手法加以分析。 1.以结果指代原因《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诗中不直言“瘦”,却说衣带宽缓。表意非常委婉,这正是借代修辞所能获得的表达效果。“衣带缓”是“人憔悴”的结果。这是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