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一、调查研究。认识“习惯”的魔力。 行为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它一旦形成,就会稳定.成为一种倾向和需要,甚至会保持一辈子。例如,北方人喜欢吃馒头,南方人喜欢吃米饭。每天放晚学回家,有的学生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有的学生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动画片,看得不吃晚饭,不做作业。有的学生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去玩,玩到天黑才回家。同样父母亲都不在家。为什么这些同学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呢?这就是“习惯”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所谓“完整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人的本质在现实的个体上得以充分证实的理想生存状态,它意味着个人的各方面素质、才能的协调发展,意味着个人实际地呈现出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意味着个人拥有支配和表达自己的高度自觉与自由。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的全面本质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是德育研究者,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德育质量的需要,更是班主任自身成长的需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4.
谈到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著名情感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主要是知识性德育,即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学校德育的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虽然在某些方面也说明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很难达到实现德育目标的目的。而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德育研究者,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德育质量的需要,更是班主任自身成长的需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